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阿姨,请问你们家有小孩吗?”昨天傍晚,家住杭州仓基新村的王欣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外面探出一张稚嫩的脸。孩子姓林,就读于杭州卖鱼桥小学。一向胆小的她,昨天被学校“逼”着去“敲门”,为了在新年里交到更多的社区里的同龄朋友。
自己去敲门,不仅找到了朋友
这项活动名为“左邻右舍”,元旦前由杭州卖鱼桥小学发起,“我们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结识到更多的同龄人。”杭州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政教处盛老师介绍说。
上4年级的周行之是个活泼的女孩,参加活动前,她从未去邻居家串过门。“放学后,一个人写作业,没有同学作伴。‘左邻右舍’活动开始后,周行之很兴奋。她家住一楼,她就一层层地往上敲。”
来开门大多时候是大人们,“小朋友,有什么事吗?”“请问你们家有小孩吗?”周行之早就想好了应对。
大人们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周行之马上像竹筒里倒豆子一样,把“左邻右舍”活动介绍一番。
收获不小,在二楼,三楼和四楼,周行之都找到了同一个学校的同学,有比她小的二年级学弟,也有五年级的学长。
找到小伙伴后,大家就经常凑在一块儿做作业、一块儿玩了。这么一来,连大人们也随着周行之成功的“外交”行动,和邻居们熟络起来了。
被“逼”敲门,需要一定的勇气
不是每个孩子的敲门都是如此顺利的,周行之的同班同学小孔开始时就有些胆怯。“我和他们不熟啊,也没说过话,怕。”不过,小孔的爸爸在这个时候起了关键作用,他不断旁敲侧击地对女儿说敲开邻居门的好处,“可以提高自信”,“可以锻炼勇气”,“说不定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玩玩具”……
说得孔同学“扛”不住了,最后被“逼”上“战场”,敲开了邻居家的门。
“第一次,三楼一位老大爷开的门,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还是大爷笑了,说是不是走错门啦?她就眼睛红红地回来了。第二次,四楼开了门,她就探头探脑,说要找人,正好有个小朋友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她就说我找他……后来,两个小朋友就混熟了!”
小孔现在已经找到了两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一起学习、玩耍。
成功的小朋友不少,但中途放弃的同学也有。
“我们家豆豆平时很乖的啦,见到陌生人都会往大人身后躲。上个双休日,我们鼓励她去敲门,门开了,里面是一个比较高大的中年男人,嗓门有点大,说‘找谁啊?’结果她一句话都没敢说,眼泪‘哗’一下出来了,转身就跑了……”豆豆爸看到记者时,笑着说,“这孩子,还需要锻炼啊!”
坚持了下来的同学只有一半
“不少孩子因为不敢一家一户地去敲开房门,找不到小伙伴,最后是哭着回来说要退出活动的。”大队辅导员黄老师告诉记者,哭鼻子的孩子不在少数。
“不过,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同一幢楼里都是上高中或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或者是还不会走路的婴儿,一下子找不到同龄小朋友。”
一时间敲门不成功的,退出活动也没关系,“每个班级都有一份表格,不成功的可以放弃,成功邀请到同龄小朋友的同学做一下记录,还可以写下体会,家长签个字。”
盛老师说,现在大概有近一半的同学退出了“左邻右舍”活动,坚持下来的学生有120个左右,他们的名字被贴在学校的一块公告栏上。
“孩子们将自己的姓名、年级、居住的小区和联系方式贴在小黑板上,可以算是一个光荣榜,鼓励大家都来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盛老师还说,成功的这部分同学还将组成一个个的小分队,申领小队活动手册,“每个小分队为一组,自己给小分队想个响亮的名字和口号,组织有个性的活动,比如喜欢标本的,可以一起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