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匆匆奔走在游人如织的各景点间不同,此次在澳门旧城里连续几天的“暴走”,让我们似乎逐渐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或者说开始真正了解这个城市华丽外表下的真实模样。
如果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游走在澳门老城的历史建筑群落之间,就如同在欣赏一场音乐盛会,既有西方交响乐的雄浑气势,又有蓝调布鲁斯的闲适写意,还有中国民乐的娓娓道来。多元共生,特色鲜明—一个城市除了摩天大楼,还应该给城市的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建筑?澳门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答案。
澳门人珍惜与爱护历史建筑的方式也让我们心生敬意。对于那些具有珍贵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对于古城中见证了濠江风云岁月的建筑,澳门人没有将他们“圈养”起来,而是始终秉承着“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的”理念。
那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乍看上去并没有想像中的惊艳,走进去却发现,原来他们几百年来都是“活着”的!一直以来,澳门的音乐节、艺术节等国际音乐艺术盛事使这些古建筑群成为音乐演出的汇集之地。许多中华传统手工艺表演如剪纸、雕刻,著名戏曲演员带来的经典剧目以及国外街头艺术家表演的舞蹈、杂技等十几个门类的节目,就以澳门的教堂、庙宇、古老的建筑为天然舞台。就连类似疯堂斜巷这样的道路,都成为澳门民间艺术家们定期聚会的场所。
在老城里,几乎我们所能接触到任何带着岁月痕迹,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或街道,都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即便是那些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不堪重负的普通民居,政府也不会将它轻易拆掉,建筑专家会想方设法借助搭建钢架支撑的办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旧宅的原样让人继续居住。所有这些,在让老城的古旧建筑散发着汩汩生机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眼睛多了许多难得的风景。
对于一个穿越了500年历史尘烟的城市来说,历史积淀显然不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灯红酒绿与声色犬马。在澳门的几天里,记者深切地感觉到,找寻岁月书写的故事,解读一个城市历史脉络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闲逛—没有追逐景点的急迫,也没有疯狂购物的紧张,就在电影《伊莎贝拉》镜头中出现的那些小街,感受澳门的俗世生活与真实性格。
在澳门闲逛当然是有充足理由的,除去两个离岛,澳门半岛的总面积还不到8平方公里,景点和景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常常是一拐弯就到。拿一张地图,穿一双平底鞋,东张西望,随意来回—对于肯在老城中停下脚步寻古探幽的有心人来说,风景其实就在去景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