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拆迁安置房实现开工409万平方米,竣工222万平方米,2009年开工量也突破了439万平方米,竣工229万平方米……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确立安置房建设“四统三分”工作方针以来,拆迁安置房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创造了拆迁安置房建设“杭州模式”,受到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市的高度关注。昨日,我市召开拆迁安置房建设模式与绩效研究专家研讨会,再次吸引了中央有关部委和高校专家学者的目光。
这次研讨会由市建委主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中心承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会议精神,围绕构建“六房并举”、具有杭州特色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总结杭州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完善拆迁安置房建设“杭州模式”,进一步深化拆迁安置房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新华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省、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在此之前,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对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模式和绩效做了课题调研。会上,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介绍了调研成果。他说,拆迁安置房建设的“杭州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五大”创新破解“五大难题”,实现了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大规模、快速度和高质量”,使拆迁安置房建设成为联系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推进的桥梁,在解决“四农一村”(“四农”指农村、农民、农业、农民工,“一村”指“城中村”)复杂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落实城市规划和优化城市功能所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通过利益关系协调缓解了矛盾,从而为城市建设与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市拆迁安置房建设进行了点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对杭州拆迁安置房的“杭州模式”给予肯定,他认为,“杭州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特别是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推动了就近安置、统筹规划、就业、养老等各方面工作,解决了拆迁带来的综合社会问题,实现了居民利益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的结合。
“杭州模式”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观念转变。在城市发展中,不管旧城居民还是城市边缘居民,他们对城市贡献很大,往往没有得到公平回报。我们要充分考虑被拆迁人合理的权益,实现和谐发展”,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说。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波则认为,让被拆迁人觉得政府对自己是尊重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不能推广原地安置,是因为原地建设的拆迁安置房明显建得比较差,现在有那么多品牌开发商参与建设,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大项目带动也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温州大学校长蔡袁强说,通过大项目带动,有利于项目打包,有利于整体推进,带动示范作用也很强。
在会上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后,一个理念变得越来越清晰:通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拆迁安置房建设的“杭州模式”,在杭州城市化进程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极大地发挥了保障和支撑作用,对面临类似问题的其他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