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杭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城市。这座风景迷人的城市,也让人感受着创业带来的活力。在这里,我们忍不住会问自己:为什么不创业呢?
创业型城市是怎样的城市?到2010年底,全市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要达到25%;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要达到1∶5,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要达到30%;新增私营企业8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新创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存活期要进一步延长;创业环境满意度要显著提升;创业活力、创业效率等指标要居全国前列。
资金、场地、培训,创业政策全覆盖
为了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政府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
首先,对于登记失业人员、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从事个体经营以及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企业、农业企业等,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无论是对就业困难人员还是大学生,只要是创业者,都给予创业资助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将扶持对象扩大到拥有主城区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进城创业人员;将个人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杭州市区户籍或生源的毕业五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担任法定代表人且其出资占股本金51%以上的企业,最高贷款额度可到30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200万元。
设立自主创业无偿资助资金,市财政每年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无偿资助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市区创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无偿创业资助的,经评审可给予20万元以内的资助。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政策,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期间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可以申请一次性领取其未领取完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创业扶持资金,并对稳定经营并带动失业人员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分别采取跟进投资、阶段参股形式,加强与风投机构合作,支持初创期科技型项目。海外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发的,经评审通过,给予一次性6万至2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每年有重点地资助留学人员创业项目50个以上。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外,政府还提供了场地、住房的支持政策。对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创业园,按规模每年给予主办方5万-10万元的补贴;对进园创业的登记失业人员给予场地租金补贴。对经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建园资助。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新增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在市本级和市区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内创办企业的大学生,给予创业企业一定的房租补贴。创业大学生可按规定申请入住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等经济租赁住房;具有博士学位的创业大学生,可按规定申请购买引进人才专项住房。
有了硬件上的支持,政府还提供培训资助政策。据了解,在杭高校学生和毕业生、杭州生源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杭州市区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参加企业(SYB)培训、创业实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且在杭创业、就业的,分别给予每人800元的补贴,其中杭州生源的学生取得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或SYB培训、创业实训合格证书即可予以补贴。
创业项目征集、展示、推广,指导机制完善
从2002年开始,为鼓励和引导更多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市坚持市场化原则,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业者获益”的创业指导工作模式。
自2009年开始,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创业指导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依托杭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和创业金点子,健全创业项目数据库,通过开展“大展会、走社区、到县市、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项目展示活动,满足各类创业人员的需要;加强高效率高素质的创业指导团队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咨询和指导服务,形成了集项目征集、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一体化的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
到目前为止,杭州已累计征集和推出创业项目376个;共举办各类创业项目展示和洽谈活动70余场,参观洽谈人数达4.3万人次,达成初步创业意向的近万人次。
知青干静是80年代广大待业人员中自谋职业的一员,在西湖边给来往的游客摄影留念。1983年,胡耀邦和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会见了出席全国发展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的三百多名代表,干静作为浙江省知识青年代表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据说,干静如今已移居美国。
大学生军团成为创业型城市的突破口
创业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马云也好、柳传志也好,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前人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借鉴,前人失败的教训我们也要吸取,要利用好前人的经验和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指路。
王志雄是浙江科技学院的毕业生,2008年7月他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创业导师尚阳的指导下创办了杭州赫锐科技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
“一开始,他们几个大学生非常理想化。企业做什么项目不知道,但自信满满,就觉得自己能一鸣惊人。”尚阳说,王志雄的创业经历在大学生中很典型,热情很高,但不够实际。于是尚阳建议他们针对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多做调研,最终选定开发“汽车表情仪”的项目。
“后来他们遇到了困难。钱花得差不多了,理想的产品又研发不出来,几个人开始争吵,甚至要解散。”尚阳说,这时就要给一些鼓励和支持,一些导师在必要时还会自己借钱给大学生,帮其渡过难关。
最近,王志雄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产品的第一次招商,初步确定了60多万元的首期货款,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额500万元。“这个小企业活了。”以自己十多年的办企业经验,尚阳满意地做出判断。
“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是我市推出的又一帮扶大学生创业的举措,主要是聘请一批富有奉献精神、具有创业成功经验和丰富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大学生创业导师,通过创业导师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结对帮带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少走弯路,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至今已经聘请创业导师112名,辅导大学生500余人,有73位导师与大学生结对,有的导师已指导成功了八九家大学生企业,效果良好。目前,导师队伍正不断扩大。全市共聘请了300余名富有奉献精神、具有创业成功经验和丰富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和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帮扶结对,通过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企业登记注册、商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已建立7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347家。
除此之外,政府还推进“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以实训推动创业就业。根据产业发展要求,今年相继启动了文化创意人才实训、汽车制造等装备业、商贸服务业人才实训、旅游业人才实训等项目。目前全市实训机构累计达296家,共开办1038期,实训学员40905人,提前完成全年实训3万名的工作任务。
同时,搭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立杭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网,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与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在杭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的意见》,对指导站的建设提出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高校。去年5月,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授牌仪式”,实现了指导站在杭38所高校全覆盖,逐步把指导站建成设施完备、职责明确、运行有序、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窗口。
创业氛围浓郁,杭州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方面,多渠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先后开展“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创业实训十佳实训机构”、“十佳大学生创业导师”、“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 “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去年6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大中央媒体来杭专门采访报道大学生创业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每日商报记者屠雁飞摄影邓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