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堪称我国科技界的“奥斯卡奖”。这次,我省捧回了36项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技术发明奖数量居全国前列。
高校依然是我省最主要、最强大的知识创新源和技术进步推动器。浙江大学继续保持科研领军优势,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独立或为主完成9项,今年在全国高校获奖数中排名第一,其中不少项目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水+煤,更高效、更干净
项目名称:水煤浆代油洁净燃烧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优势:环保节能
69%的煤+30%的水+1%的添加剂=能100%代替油的“水煤浆”。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浙大的教授们让这个等式变成了现实,而且做到了燃烧率高、又很环保。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周俊虎介绍,浙大“水煤浆”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替代燃油约250万吨。”
●色拉油生产留下的“宝贝”
项目名称: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中的分子修饰语吸附分离耦合技术
优势:变废为宝
对于爱美的女士们来说,浙大化工系任其龙教授课题组的这项技术,绝对令人激动,它可以使化妆品的成本成倍下滑。
这项技术,其实就是“变废为宝”,把那些被“丢弃”的食品功能因子,分离和纯化出来。比如从色拉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里,提取了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
●大地灾变的“听诊”和“控制”
项目名称: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管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优势:防灾减灾
浙大土木工程学系陈云敏教授的课题组经过16年的研究,研发了一系列能实时监控土质结构灾变过程的仪器。课题组开发了在软弱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控制地基沉降和地震液化的技术,目前已被电力、交通等四部规范采纳,“这项技术在汶川重建的场址选择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地方性大学创新群体性突破
另外,由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郭玉海等完成的《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共拉伸制备方法与层压覆膜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利用这种复合膜开发的防护服,曾装备小汤山等医院,在抗“非典”过程中做出贡献。
地方性大学科技创新取得群体性突破,如温州医学院有3项获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两项获奖,宁波大学也有一项为主完成获奖项目。
□通讯员 周炜 周剑 实习生 吴朝香 记者 徐曼丽 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