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如彩虹斜贯海面,似银蛇盘向云天。12月25日,一条从孤岛通往大陆的通道——浙江省舟山跨海大桥全线试通车。自此,浙江省11个市全部贯通高速公路。
起于舟山本岛,止于宁波镇海炼化厂西侧的舟山跨海大桥长约50公里。这座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历经十年时间建设的跨海大桥让千百年来饱尝孤悬海上之苦的舟山“紧抱”大陆,“孤岛”变成了“半岛”。
资源难开发
舟山是座美丽的千岛之城,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海洋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凡到过舟山的人,或多或少留着对进岛渡轮码头受堵苦楚的追忆。杭州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船不方便,排队,遇到台风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舟山市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历史悠久。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从事渔盐生产。
据舟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舟山是国内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称。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
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吸引游人流连忘返。舟山本岛有“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桃花岛”等著名自然景观,2008年游客量1516万人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舟山有先天优越的港口条件。据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统计处统计,2008年宁波—舟山港以年吞吐量1093.3万标准箱的优异成绩跻身世界前十强。
但是,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因素,海岛与大陆交通的局限,舟山特有的区位优势不能充分利用,港口、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最大效能开发。在浙江省,舟山经济一直排名靠后。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490亿元,只有杭州市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天堑变通途
“一定要通过建跨海大桥,实现与大陆全天候相连!”这一设想成了百万舟山人最殷切的盼望。
据舟山市政府副市长李善忠介绍,20世纪80年代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就提过建跨海大桥的设想,但局限于当时财力及技术水平,这一设想无法付诸实施。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普陀山民航机场动工及全长2706米的朱家尖海峡大桥建设,为跨海大桥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和准备,1999年9月26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一座大桥岑港大桥正式开工。
如今,由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组成的舟山跨海大桥群展现在人们面前。行经大桥,舟山本岛进入与上海、杭州、宁波的“3小时、2小时、1小时里程圈”。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北太平洋鱿钓渔船船长李科平是土生土长舟山人。祖祖辈辈捕鱼的他说,“鱼捕上来运到外地,久了就不新鲜了。舟山群岛能和大陆连接起来,那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从群岛到“半岛”,舟山将彻底告别孤悬海上的历史。在舟山人心中,连岛大桥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通往崛起的希望大道。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跨海大桥将使舟山在与长三角大中城市的对接中“如鱼得水”,舟山经济将随着大桥经济的推进而扶摇直上。
崛起的希望
舟山跨海大桥从根本上解决了舟山的陆岛交通障碍,使舟山交通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其实,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建设,舟山本岛上的岑港镇、册子岛等,早已成为投资热土,一些“中”字头企业纷纷落户。
从船到桥,是一种交通品质的提升;群岛变连岛、“半岛”,是一种地理包括地域概念的转化。
在试通车仪式现场,舟山市民姚先生笑容满面:“这回进出岛真的方便了。”跨海大桥的建成,缩短的是时间。
而对舟山本地人和外来投资者来说,影响最大的是观念,“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舟山市的干部说。
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公路管理局长李良福说,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后,浙江省11个市的高速公路大环网真正形成,交通圈就是发展圈,交通的改变将带来经济社会生活的一系列改变。
有专家指出,从地理层面讲,大桥使舟山和大陆相连,又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把舟山融入长三角区域,舟山从边缘的海岛地区变成资源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发展有了更大空间。
大桥的通车使浙江省、长三角区域的战略空间格局发生新的演变和整合。
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说,大桥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也是一条联系纽带,是一条通向舟山崛起的希望大道。(据新华社记者岳德亮、李亚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