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建立,将极大方便农民常见病的防治。图为乡村医生在田间地头,给正在劳作的乡亲们看病。通讯员林庆雄摄
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1月6日,省政府在杭州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全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工作。开展这项工作,对于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何重大意义?其重点和难点又在哪里?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和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国敬。
3年投入88亿,农民“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
记者: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突出,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省里提出要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金兴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村卫生工作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和城市相比,我省农村医疗卫生在机构建设、医疗队伍、服务水平等方面依然比较滞后,基层医院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这不仅造成了农民群众“看病难”,而且辗转到外地求医还给群众带来了额外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增加了群众的看病费用,带来了“看病贵”。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既是我省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省医改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这块“短板”补长,让群众能够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实现“小病不出基层、大病不出县城”。为实现这些目标,2009年至2011年我省各级财政共安排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入88亿元。
王国敬: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省决定,到2011年底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立“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总体而言,一方面,我省将加强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打造20分钟医疗服务圈,让农民群众看病更方便,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软件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农民群众在基层医院看病更放心。
打造“20分钟医疗服务圈”,农民看病更方便
记者:我省打造“20分钟医疗服务圈”,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重点需要关注哪些环节?
金兴盛:打造“20分钟医疗服务圈”,要大力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让农民“有地方看病”。
到2011年底,我省将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0家以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万个。届时,我省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所有建制乡镇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通过这些努力,广大农民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王国敬:在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的同时,我省还将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疗卫生队伍,让农民“有人看病”。
省政府已经决定,今年起政府在每个建制乡镇办好一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为社会公益类卫生事业单位,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前提下,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衔接。同时,对于村卫生室,省财政三年共安排基本建设资金1.5亿元、运行经费2.47亿元,使乡村医生的工资水平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农民看病更放心
记者:和全国一样,当前我省“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有专家认为,这既有群众就医心理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基层医院服务水平不高、农民不够信任的原因。在这方面,我省将有哪些举措?
金兴盛:确实如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基层医院,放心去看病,这是真正的重点和难点。
为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我省这次启动了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决定在24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试点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联动发展。首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由县级医院通过重组、托管、帮扶等多种形式,包括县级医院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把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的派出机构等,以此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实行乡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管理,提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王国敬: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省决定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促使其技术有进步、业务能提高。
到2011年底,我省将完成社区全科医生培训3万人次以上,培养全科医生3000名,实现社区医疗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我省还将采取定向培养、特岗招聘、学历提升等形式,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此外,城市三级医院都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