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0日讯昨日上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9年度浙江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十大典型案件。去年,全省药监系统受理举报投诉4980件,立案查出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共2899起,涉案金额3004.6万元,没收涉案药品医疗器械货值791.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260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醒,假药正在通过电视广告、网络渠道等新形式蔓延。
家住湖州长兴县的吴女士年过六旬,有风湿病,在看了电视广告的一种药酒能治风湿病后,拨打了订购电话。一瓶药酒送货上门,但吴女士喝完药酒头晕不舒服,又打了电话给推销员。
推销员是个中年男人,姓兰,他上门给吴女士做“检查”,说吴女士血糖偏高,应该吃降糖药,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瓶“消渴降糖胶囊”,说降糖效果好。每瓶128元的价格,吴女士买了一瓶,当天就按规定吃了5颗。
没想到,5颗降糖药下肚,吴女士不但没感觉好起来,反而更加头晕,傍晚时已经昏迷,家人马上把她送入当地医院抢救。
吃药吃出了问题,吴女士的家人马上向长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举报。经协查确认,该药品根本不是标示的天津某药厂生产。送相关部门检验,这种中成药中含有非法西药成分,经鉴定为假药。而吴女士吃药后,降糖过度导致低血糖昏迷。
去年2月18日,长兴县局将此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公安、药监联合专案组展开侦察。干警在兰某家里查获275瓶“消渴降糖胶囊”,他说,自己只从“上家”那拿到300瓶,刚开始销售就出事了。
在省市公安、药监部门的组织协调下,专案组赶赴重庆将“上家”穆某抓获,并在其租住房内查获“消渴降糖胶囊”等假药及相关作案证据,原来,穆某制作了药品销售网页,通过QQ聊天工具卖药,而她的进货成本,一瓶药只要5~7元。
3月8日,专案组赶赴陕西西安,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杨某、赵某一一抓捕归案,并查获与假药相关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假印章、假资质材料、销售记录等,在赵某公司办公室和仓库内查获大量来源不明的药品和保健品600余件,其中标有国药准字的药品计11种301件,涉案金额约2000余万元。
警方发现,制作假药的窝点,其实就是个家庭小作坊,药是在一个大锅里人工搅拌后分装胶囊的,再通过互联网联系客户,物流快运帮助发货,将假药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互联网上销售药品需要获得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但不少制假售假者利用网络漏洞销售,不知情的市民购买假药后,后果难以预料。
目前,此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捣毁假药窝点4个、假药仓库2处,查获假药消渴降糖胶囊888瓶,另查获的妇炎清胶囊等9种药品也鉴定为假药。此案司法部门正进一步审理中。(十大案例详情可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