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浙江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那里将有最能代表浙江30年发展与活力的6户家庭“入住”。
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浙江馆总设计师杨奇瑞说,浙江馆将围绕每个家庭制作一个产品,包括影像和艺术造型,高度浓缩他们的家庭生活场景。“我们拍摄了每个家庭的生活场景,通过他们的讲述,以小见大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代变迁”。
在展馆里,这六个家庭将被做成一个微缩版的村庄。村口是一个巨型的太极图,村里的28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还有防火、镇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
按照设计方案,6个家庭展示单元将配备6个按钮,每个按钮代表了不同的时间段。当观众按下“今天”这个按钮时,互联网将把6个家庭的实时生活场面送到观众的眼前。摄像头将被安装在这些家庭的客厅里。
杨奇瑞说,如今正在制作实物,4月要预展,5月正式开放。
No.1
杭州汪家:压箱底的照片拿出来了
1978年汪昔奇赴日留学,学习丝绸生产工艺,归来后继承父业。20年后,他的儿子汪鹏大学毕业,开出“吉祥坊”,生意蒸蒸日上。世代居住在杭州繁华的中山路老街,这个经商世家见证了杭州城的发展。
汪昔奇的儿子汪鹏:他们看了我们家500多张照片,最后精选了100多张。被借走的那些照片中,最有历史的要数我爷爷在1930年拍的,那天他从南京中学毕业。我爷爷是学会计的,珠算很厉害,当过掌柜。我们这个家族的经商生涯始于他经营的元泰绸布庄,这张照片算是一个标志性的起点吧。
No.2
义乌周家:29口人两张大餐桌吃饭
随着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周晓光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发展成资产规模达50亿元的集团。如果全家人都在,周晓光一早起来,得连说28句“早安”,因为他们家29口人,20多年来同在一个屋檐下。新光集团总部大楼六、七两层,就是这个大家庭的聚居地,两张大餐桌,近二十个房间。
昨天,周晓光在飞海南的飞机上,她的助理徐军接受采访:摄制组在义乌拍摄了半个月,主要拍摄董事长一家的家庭生活,吃饭、娱乐,跟孩子玩,给家庭成员过生日等。他们还借走了董事长出道时用的货郎担、走南闯北装货的箱子、绣花匾,说是用于展览。摄制组在董事长家装了摄像头,可能在开馆当日会有一些在线的互动,再现真实场景。不过,她太忙了,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等着。
No.3
武义俞家:写字钓鱼打太极统统收入镜头
72岁的俞凤法,家住武义县俞源村。这是中国惟一的太极星象村,系明朝刘伯温设计建造。村里布局奇异,有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俞家是名门望族。
俞凤法:中国美院的摄制组来了5个人,跟拍了我一个星期,拍我上山采药制药,用针灸疗法给乡亲治病,写字、钓鱼,还打太极。他们还借走了我家一张道光年间的红木床。早年有人愿出5万买走,我都没卖。
No.4
临海戴家:开了古城的首家鞋店
古城临海的紫阳老街371号,是戴祖淼的家。戴家世代经营鞋店,是临海第一家做皮鞋的,手艺是祖传的,都是单传,传男不传女。
戴祖淼的儿子戴世忠:老街的石窗、木窗、雕花、天井、梧桐树、兰花、灶台等,都走进摄制组的镜头,还收录了老鞋匠做鞋的全过程,我爸爸住在这条街上84年了,是这条街的见证人,他的口述拍了很多。
No.5
龙泉张家:出借20多件青瓷
张绍斌的叔公张高岳是新中国建国后恢复龙泉青瓷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龙泉青瓷博物馆至今还存放着他爷爷和叔公的多件作品。
张绍斌:我老家在龙泉宝溪,山清水秀,不通公路,但制瓷的原料特别好。我父亲76岁了,还在做青瓷。摄制组花了好几个晚上,拍摄我的20多件作品,这些都是我30年来心血的结晶,也许能在世博会上看到它们。
No.6
舟山周家:一家有百来号人呢
这个东海之畔的人家见证了舟山渔民乃至浙江渔民的生活变迁,也折射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壮大。(通讯员 徐莺 记者 孙自鸣 陈兰兰)
周岳祥:我68岁了,我阿爹当年打鱼,靠的是只有几米长的舢板;我打鱼时,木帆船上安装了柴油机,到我儿子这一代,变成了钢质大渔轮。老太婆前几天还说起,想陪阿爹到世博会上看看,我想肯定会派代表去,一家子要是全都去,一辆大巴也坐不下,有百来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