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招聘季,风渐暖 浙江大学生就业不完全调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在线01月26日讯又是一年招聘时。

  2009年,中国经济、浙江经济划出了一条“V”型反转曲线,正因为如此,相比往年,2010年的招聘季,愈加牵动人心——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关注的是,持续多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2010年的春天,他们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饭碗”?

  记者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及用人单位的多点采访,试图找出一些方向性的答案。

  心绪,起起伏伏

  纠结,是23岁女孩莫文丽眼下挥之不去的情绪。

  有着一双美丽大眼睛的莫文丽是浙江某高校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近几个月来,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收集招聘信息,然后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上。

  在她的身边,有同学到乡镇做了农村教师,有同学在杭城某事业单位暂时落脚,做了“没有编制”的员工,还有同学到保险公司干起了推销。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在新近出版的《挑战与突围》一书中直言,伴随着经济转型的波动,大学生供给的持续增加,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已成为就业困难人群。

  眼下,莫文丽的心境,有如明亮的双眸,一清二白。家在农村的父母,节衣缩食供养她到大城市读书,图的就是她能在大城市落地生根,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然而,一切谈何容易。2002年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增长速度达27%左右,远远超过GDP的平均增速。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形下,这些经历“十年寒窗苦读”的年轻学子,为找“饭碗”而发愁。

  我国劳动就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透露,2010年我国将新增应届大学毕业生20万,再加上全国近1200万的就业缺口,“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高校毕业生达23万人,而外省来浙寻找就业机会的大学生高达40万人。

  每次浙江的事业单位、大企业招人,莫文丽在外地高校读书的高中同学便会不远千里“杀到”。

  经济冷暖波动,加剧了大学毕业生找寻“饭碗”的不确定性。据省劳动人事部门不完全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有56.5%到非公单位就业。此轮经济波动中,出口导向型的浙江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民企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不少。

   暖风,渐吹渐近

  “不过,情况正在转好。”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前不久,该校举办2010届毕业生冬季招聘会,一下子来了412家用人单位,比上届增加66.13%,远远超出校方的预想。这些用人单位带来了8100余个岗位,比上届增加了92.86%。

  显然,从经济寒冬中缓过劲来的企业正加紧招兵买马。浙江恒逸集团2010年预计推出600多个管理、技术岗位,绝大部分面向大学生招聘,新增岗位数同比增长超过50%。

  伴随着企业人才需求转旺,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更加积极。

  该校的调查显示,近来主动向就业辅导员了解就业信息的人比前阵子多了,原来已打定主意“啃老”的学生也动起来了,重新打印简历,精神抖擞地走出校门寻找机会。

  更为积极的变化是,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趋向理性。前不久,该校组织车辆接送毕业生参加嘉兴、绍兴等省内二线城市举办的人才交流会,车车爆满。“这些原本并不是特别吸引毕业生的地方,一下子热起来了。”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

  从就业市场的需求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杭州某高校的统计显示,计算机信息、机械、化工类等岗位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大,而中文、法律等文科生求职较为困难,与上年相比,金融贸易类岗位的需求量锐减。

  眼下,几乎每所高校都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学生就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出了“汽车营销与模特艺术专业”,孙盼便是首批20名学生中的一个。

  如果不告诉你她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你很可能以为她是一名专业模特。三年来,她和她的同学主修了形体、化妆等专职模特的技能。行走在校园里,她们常常能获得男生爆高的回头率。

  并不只是“金玉其外”,她们还掌握汽车营销实务、商务礼仪、品牌鉴赏以及汽车文化等知识,因为这些是她们必修的理论课程。眼下,这些有着模特身材,又懂得营销心理的毕业生,成了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名车行眼中的“香饽饽”。

  该校负责人说,通过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改革,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稳中有升。不久前,该校还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创业,潮起无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招聘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悄无声息地加入创业大潮,像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韩沁一样,开始了创业人生。

  在杭城馒头山一角,有一片旧厂房改造的办公房,韩沁2009年9月创办的杭州青溪阁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便落户在园区里。这间由她和一位老师、两名同学抱团创立的公司运行成本并不高:1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第一年无需缴纳租金,第二年只需缴纳一半的租金,租金每平方米每月仅1元。

  如此好的“创业起飞平台”,是由中国美院与杭州上城区合力打造的,不仅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廉租场地,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等额外服务,全方位帮助毕业大学生创业。

  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创业,是浙江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头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干脆腾出几间大教室给创业大学生免费使用,每家公司一个宽敞的隔间。现在,这里已有高新技术类、电子商务类等学生企业14家。

  不过,对该校CAD专业2007级学生杨帆来说,学校给他的创业帮助远不止这些,因为在每一名创业学生背后,由学校科研处、财务处等部门组成的资金组、科技孵化组等,都在时刻准备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帮助。仅过去的一年,该校就分别给予26个学生创业项目3000元的资助。

  风起云涌的大学生创业潮,成了中国经济波动期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10年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田宁开始创业,如今他的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拥有员工7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美国现阶段“95%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革命性‘创业一代’创造的”,15%的新企业、新公司创造了94%的新就业机会。

  创业,显然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权威人士认为,创业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就业岗位。

  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浙江正处于创新型创业的阶段,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正成为新生代创业者的重要主体。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达20%左右相比,我国这一数字仅为1.4%,创业带动就业的路,还很漫长。

  毕业如何不“杯具”?

  应建勇

  1 两个月前,部门里来了一位实习生,是杭州某高校中文系的大四学生。

  年关临近,这个1988年出生的小姑娘突然变得忙碌起来,一会是要出去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一会是要去新华书店购买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眼看就业形势严峻,她使出浑身力气找工作。“班上28位同学,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位同学已签约,去了丽水某县某乡某小学教书。”小姑娘的言语中满是焦虑。

  又问了几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子,耳闻最多的照旧是对工作的寻寻觅觅、望眼欲穿。笔者一位朋友的儿子2010年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告诉记者,而今校园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求职过程仿如一个‘茶几’,上面堆满了‘杯具’(悲剧)。”

  2 毕业缘何成“杯具”?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更让人无法乐观的是,在2009年,2007年、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均尚有超过百万人未就业。

  金融危机余波未了,高校扩招后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难怪不少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3 事情又不尽如此。

  前不久,本报联合省农业厅等部门举办了一场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场小型招聘会超乎寻常的热闹,3000多名大学生前来应聘,签下2594份意向。

  出人意料之处有三:在现场,学生们惊讶地发现,看似不起眼的农业领域,居然有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农业单位惊喜地感叹,有这么多高素质人才看好农业;主办单位同样意外,原本只是一场小规模专场招聘会,“没想到这么闹猛”。

  不仅是农业领域,民营企业、二三线城市许多企事业单位同样对大学生充满了渴求,省内永康等地一些民营企业眼下就遭遇了难以招到称心如意大学生的难处,由于地处“小地方”,不少大学生往往不肯去。

  事实证明,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俯下身子,转变思维,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对用人单位而言,创造条件,转变思维,说不定就能峰回路转。

  4 义乌工商学院学生杨甫刚,大三时便已是淘宝网上一家做到了“双皇冠”等级的化妆品网店的“掌柜”。当很多大学生还要父母提供生活费的时候,他已经在为手下的6个员工发工资了。

  在该校,像杨甫刚这样成功创业的在读学生不在少数。义乌工商学院是一所职业院校,鼓励学生从事职业实践,教学计划中实践与理论的学分比例为6比4,由此造就了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学生。

  创业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祝愿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能找到更多有力的创业支点。

  5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每逢毕业季,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为了“饭碗”寻寻觅觅,委实揪动人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每年,各地党委、政府都在想法设法帮助大学生尽早走上就业岗位。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经济繁荣带来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更需要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的努力。这里头既有教学方式的升级、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有创业环境的营造、信息互通平台的搭建,等等。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未来,那些被誉为“天之骄子”的莘莘学子,在他们迈向社会的求职路上,少些“杯具”,多些欢喜和从容。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畅通大学生就业路
·2009浙江学生就业率达94.14% 就业冷热专业差别大
·杭州市福建商会成立 2000余闽商家带动就业30万
·毕业生招聘会 大一新生提前试水就业冷暖
·春节前后将出现临时性用工困难 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