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商。
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已有十万浙商在海南挖掘商机,投资海南的浙江企业已近万家,注册资本超百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可能将高达300多亿元。从事行业涉及制药、商贸、农业开发、房地产开发、水产养殖和餐饮旅游等。
而在房地产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海南的浙商就有绿城集团、国都房产、耀江集团、吉利集团、中凯企业集团、中国广厦集团、美都控股、浙江二轻集团、天朗投资、华立地产、温州国光房产、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等十多家企业,嗅觉相当灵敏。
跟当地人相比,拥有勤劳、拼命、坚持、有干劲等诸多特性的浙商,在海南房产界的力量不可小视。海南浙江商会执行会长王水耀说,海南外地开发商中,浙商是最多的,大致可以占到总销售和开发量的1/3。因为浙商很低调,还有不少还没有到浙江商会来登记,所以这还绝对不是全部的数字。
除了阵容强大,浙商在海南的开发足迹也颇有典范意义。比如,来自浙江的国都房产,这些年精心打造海南三亚的标杆性楼盘凤凰岛,每平方米6万多元的均价,一开盘,700多套房源便销售一空,在2010年的年初,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又比如来自杭州萧山的海南佳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海口进行造城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的不少功能,稳打稳扎,最终成为当地龙头,并拥有了非常好的政府资源;而浙江地产界龙头老大绿城房产,在海南陵水拿下了五六千亩的一线临海地块,虽然目前案名未定,首期建成的是一个高尔夫球场,但按照它一贯的高品质开发的个性,肯定将为海南房产注入新的亮色。
浙商在海南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本报海南特派记者特地甄选了两个典型人物,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浙商在海南的开发历程。
王水耀:海口造城
采访王水耀,可谓是未见其面,先闻其名,名是指“名气”。到达海口,是浙江的一个房地产商陪着我们去看房的。在她驱车带我们经过海口一个名叫绿色佳园的项目时,她重复着说了好几遍同样的话:这个开发商很厉害的。
这个开发商名叫王水耀。海南佳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浙江商会执行会长,浙江人。他在海南开发房地产已有18年,目前其开发的绿色佳园系列项目已建到第七期,总面积近45万平方米。这在海口是规模最大的,算得上是当地的龙头地产企业了。
王水耀1992年6月6日来到海南,在大军下海南的那个疯狂年代,虽然并不算去得太早,但是在1992年来海南的浙商中,最后留下的就他一家。当时,浙江驻海南办事处,在海南投资了20个亿,最后一分钱都没有拿回去。到处都是烂尾楼,但民企只有坚持。回想当年海南灾难性的房产泡沫以及当年如何挺过来,他说其中辛酸起伏,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书,但能走到现在,最重要是坚持,放弃就完蛋了。
当时,王水耀的公司还叫海南永峰房地产公司,他所开发的房子在建好之前已经卖给一家证券公司,第一笔购房款也已经收到。但拖了几年之后,王水耀幸运地把余钱全要了回来。可算是劫后余生。
一直到2002年,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才有复苏迹象。王水耀在离海口市中心10分钟的地方拿了土地,当时那还叫琼山市,开始开发绿色佳园。这个位置现在看来并不远,但当年却是一片荒芜,当地人完全不接受。琼山一个主管城建的领导,跟王水耀关系比较好,私下里还劝他,这里没有市场,你把地卖掉算了,不可能做起来的。王水耀说:我一定能做好。
2002年,绿色佳园开盘,起价1280元/平方米,还可以打9折,他到所有的机关单位都去发传单,没人来。王水耀没办法,天天去做当时财政局局长的工作,最后局长通过在单位演讲的方式,给他带来了8个客户。因为地方太偏,刚开发时连出租车都不敢开进来,一位销售员当时还很委屈地向他反映:打的带一个客户来看房,客户走到半路,觉得太荒凉,说我不去了,还是回去吧。
王水耀是有眼光的,也有胆识的。在销售困难的情况下,他考虑先做配套。一期就建造了一个36班的小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琼山的第一所小学;政府没有钱修路,他自己投资1000多万元,从路到路灯,全部做好;随着海南房地产形势发展,困境并没有持续多久,接受这个区域的人越来越多,而如今,加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利好,绿色佳园的下期虽然刚动工,就吸引了几千个意向客户。二手房房价更是达到了每平方米八九千元。
可以这么说,王水耀从事的,是名副其实的造城运动,是城市运营商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开发者。他的绿色佳园系列产品所在的区域,目前交通便捷,有海口数一数二的小学——琼山五小,有医院,更为难得的是,他吸引最多的是当地的购房者,入住率达到97%,区域非常成熟。
如今,王水耀的造城运动还在延续。他跟海口市政府合作,规划8年时间打造完成一个20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这是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采访最后,王水耀说他非常看好海南房地产市场,但浙商过来投资时,还是要避免盲目性,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市场,还不是那么规范。他热情地邀请大家先去浙江商会坐一坐:“我们在这里做久了,比较了解,可以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陈璐:三亚造东方“迪拜塔”
这段时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意见的发布,海南很多政府官员立马忙碌起来。但同样忙碌的还有另外一些人,比如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璐。
一边在电话里跟客户抱歉,表示不能保证一定能买到下期的房子,打折更不用说了;另一边,一个外地的参观团已经上岛,他要先去跟他们打个招呼;楼下的售楼处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已经扛着摄像机等在那里,而本报海南特派记者已经坐在他的办公室里。难怪他的一个来自舟山的开发商朋友有些“吃醋”:我们做了一辈子房地产也没怎么样,你做了个凤凰岛,怎么一下子红了。
这段时间的凤凰岛,确实红火。这个由来自浙江的开发商国都控股操盘的项目,是在大海礁盘上吹填而成的人工岛,总投资超过百亿,是一个超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养生度假中心、商务别墅会所、海上风情商业街、国际游艇会、奥运主题广场和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形成集旅游、度假、居住、养生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1月11日,楼盘一期推出700多套房源,均价虽达到6.5万元/平方米以上,但当天就告罄。这样的销售业绩,不但在海南创下销售纪录,在全国也属罕见。当然,这其中难免有浙江人捧场,我们在路上碰到一个10多人的温州购房团,大多数下了单。
面对来自家乡的媒体,陈璐有些高兴。2006年,因为凤凰岛开建缺少资金,国都房产介入,陈璐就来到了海南。说到浙商在海南的状况,他说上世纪90年代海南遭遇风暴,当时有很多浙商涉足,虽然大多数后来回去了,但一直有海南情结,看到形势好了,就又进入了。浙商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对海南状况反应灵敏,特别是民间资本动作非常快。
而在他看来,海南的发展战略中,不少行业浙江介入很有优势。比如房地产业,浙江的发展本来就很成熟;又如商务发展、会展业,海南将成为东南亚商贸圈的重要角色,而对于这一块的商机开发,民营资本发达的浙商很有先机;此外,海南具有独特的岛经济,但造船业不是很发达,而浙江造船业全国第一,运输业全国第二,打造海洋经济有优势;又如绿色农业部分,浙商本来在海南就有基础。
他说,国都在三亚打造凤凰岛项目,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浙商在海南的形象。虽然规划是国际旅游岛的概念,但无论是产品定位和规划,国际邮轮港、游艇会、国际会议中心等的配置,都与国际旅游岛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个项目将被打造成南中国的旅游度假胜地,相当于迪拜的阿拉伯白塔,它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说,一期热销也不稀奇,而下一期它的价格肯定还要往上。
“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单纯当作一个价格的标杆,我们要打造的是南中国海标杆性项目。”采访最后,陈璐说。
□记者 吴彩萍 干国荣 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