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28日电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怎样走?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新年伊始,浙江省就清晰勾画出一张“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
浙江省长吕祖善表示,2009年是浙江省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面对一季度生产总值仅增长3.4%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齐动员,打响一场“保稳促调”的攻坚战,不仅抵御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经济形势比原先预料的要好。全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省意识到,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省正进入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经济进入平稳较快增长期、投资驱动作用进入稳定期、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期、资源要素制约进入瓶颈期、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今后10到20年,浙江省还将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如果没有大平台、大空间,就难以实现大发展大提高;浙江省中小企业虽然十分发达,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难以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多年来形成的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
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浙江省审时度势,制定了今年全省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全省将围绕调结构促发展,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等特色优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奇认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星星满天,缺少月亮,更缺少太阳。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是浙江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与手段,是从进入新阶段、解决新问题的新省情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据浙江省相关部门介绍,推进大平台建设,目的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向山地要空间,向滩涂要空间,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推进大产业建设,目的是提高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以及具有空间集聚规模优势的大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浙江过去30年间由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农村工业化遗留下来的生产力布局离散的问题;推进大项目建设,目的是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既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要抢抓制造业大项目,重点发展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临港大工业项目等;推进大企业建设,目的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在大力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的同时,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到浙江生根落户,加快与一批中央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在“四统筹”上,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推进城乡联动,把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谋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包括提升大城市功能和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中心镇建设,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同时,把村庄整治与农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建成一批生态文明村和农村新社区。
统筹区域发展,关键是鼓励发达地区先行先试,率先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欠发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统筹陆海发展,关键是加快推进“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林业经济、碳汇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重大民生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