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到2020年,杭州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白发浪潮”来势汹汹,仅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来应对显然是不够的。但是由于政策规定民办养老机构不能赢利和分红,这个框框让社会力量望而却步。在近日市政协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提出应该突破框框。对此,副市长何关新回应说政府确实要在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
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一般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公益性机构,享受一定的税收等政策优惠,所得赢利只能用于养老机构的经营和再发展,不能进行分红,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也不归举办者。“这样的框框极大地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在会议上,政协委员翁启蕴这样说,“社会举办养老机构属于养老服务业范畴,也应该有合理的盈利空间和回报,而不再是非营利性的。”
“政府在政策上要有所突破。”翁启蕴建议允许举办在工商登记进行企业运作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让民营业主名正言顺地办企业,获取合理利润,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马丽华委员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她认为政府应该安排专项奖励经费对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予以资金补贴和保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政府与其花大钱包办国有养老机构,不如运用杠杆作用,花小钱出政策推动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发展,使民营机构做大做强。杭州周边的上海、南京、宁波、温州等城市早就出台了对民间资本的扶持政策。”政协委员宋雪娟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对委员们抛出的问题,副市长何关新认为政府在应对老龄化浪潮时,确实在政策环境、工作力度、服务体系和应对水平上都存在着不适应。“根源在政府,今后我们在政策制定上还是要解放思想。”
本报记者逯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