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昨天下午,康桥路与康兴路交叉口的花灯区,张国赵站在离地一米高的铁架子上贴拱门花灯的装饰品。天气不错,太阳将老张黝黑的脸晒成紫黑色。老张是扎灯师傅,为扎花灯他已经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欣赏各式花灯成为很多人期盼的一件事,但漂亮花灯都出自扎灯师傅之手。昨天,我们走近这些师傅,了解他们的辛劳付出。
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张国赵来自四川广元,是磐安玉山一家艺术展示公司的员工。节日过后他就要到其他地方找零工了,因为每年也就趁着元宵灯会,他从春节前开始在这家公司工作一个多月时间。
张国赵有一年半没有回老家了,老家的房子在“5·12”地震中被损坏,至今还没有建好新房。老家还有一子一女和年过80岁的老母亲,孩子们都在广元市上学。
张国赵说:“以前每年都会抽空回家看看,但过年的时候要在杭州扎花灯,都没有办法回去和家人团聚。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别人过年都会抓紧时间把家返,我们过年要舍家抛子往外赶,到今年为止,我已经6年没有在家里陪母亲和孩子们一起过年了。”
老张和其他几名来自河南的工艺师傅扎制的是一个大拱门,他们边忙边对记者说:“你应该过两天再来,现在还没有弄好,拱门不太好看,到时候还要装上卡通老虎,晚上灯一亮起来那才叫美。”
一起工作的8个伙计和老张一样,春节都是在杭州过的,一直要忙活到正月十二或者十三。“这几天都是‘白加黑’,估计今天要加班到晚上11点左右。等灯会过后,我们还要忙活几天拆卸。”工人们说。
双手揭掉了几层皮
河南信阳的老刘干这行已经4年多,这个工作强度对于一个壮汉来讲算不上很吃力。但是老刘干的裱活,也就是把裁好的布料裱到铁架子上面去,他们的裱基本上不用针缝,而是要用胶水粘贴,很折磨人。
“这种胶水的黏性很强,要不然一阵风就把布给吹掉了。”老刘说着伸出了双手,“你看,这就是强性胶水的杰作。每粘一次,胶水就会粘到手上,水洗不掉,只能手揭,最后手皮揭破几层都记不清了。”
西湖文化广场上一名四川自贡籍的大姐,说什么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她说:“你看我身上穿得破破烂烂,就像个流浪者,要是让孩子看到了不哭才怪呢,孩子们都知道我出来是做花灯的,在他们的印象里就是漂亮的花灯,他们哪知道会这么辛苦,手都冻破了。”
广场上还有一名特殊的工人,是电焊工,他姓杨。为制作花灯焊铁架子,眼睛被火星刺了好几次,最后他专门自制了一个带墨镜的面具。
这个面具是用纸壳剪制的,中间挖了两个洞,装上了一副墨镜,爬到铁架上焊接就不怕火星了。
经常受邀出国扎花灯
每逢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节日,扎灯师傅就特别忙,他们不仅跑遍了全国,为各地扎制花灯。还有不少老外也喜欢过中国的节日,他们愿意花大价钱制作花灯,一般要比国内的价格高两倍以上。
美工师廖先生就和他们的团队去过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许多国家。
廖先生介绍,2008年7月,加拿大国庆日时,四川自贡的彩灯首次在温哥华点亮,中国彩灯的展示突显了“中加文化交流”的主题,彩灯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和东西方文化特色,在创意、构思和布置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加拿大比较倡导环保,为了突出环保主题,设计师用10万个瓶装水瓶制作了一组灯,另外还有一个灯组“鲤鱼跃龙门”是由6万件磁器杯盘制成的。
“那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没有多少时间了,那些花灯还参与了海内外华人欢庆北京奥运会开幕。想起这些,我们觉得非常骄傲。”工人们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包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