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门口招工。记者 江涛 摄
浙江在线02月24日讯节后不少企业面临“招工难”,劳务市场因此出现了一群替用人单位介绍工人,从中赚取介绍费的“劳务黄牛”。
但这些“黄牛”为了牟利,往往隐瞒企业用工要求,虚构工资待遇,致使不少求职者上当受骗,而用人单位也被拖累。
6000多元招来40个工人
不到两周就走了30多个
手里握着大把的订单,却无法正常开工,鄞州一家针织企业老板王先生不由得连连叫苦。如果当初不是听信“黄牛”的蛊惑,或许现在他不至于如此被动。
今年1月中旬,王老板接到了几个大订单,按照生产规模,他要再增加50多名工人。曾开过职业介绍所的张某向他承诺,可在一周内找到所需要的工人,不过每名工人要支付150元的介绍费,而且人到就付款。
4天后,张某把40多名工人带到了工厂。王老板如约向张某支付了6000多元介绍费。经过岗前培训,这些工人逐渐走上了正轨。
然而,就在上岗后两周内,员工陆续流失,到最后剩下了不到10人。原因是当初张某擅自向工人许诺,可包吃住,每月工资2500元以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人进厂后大呼上当受骗了,只好走人。
人员流失,王先生不得不延迟生产,重新去招兵买马,损失惨重。
企业招工如饥似渴
介绍成功一个可给200元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人力资源市场。9点不到,市场尚未开市,不少招聘单位就在门口挂起了招聘广告,有的手里举着牌子,主动询问求职人员。
在一家家具厂招聘摊位前,招聘人员得知记者在替老乡找工作,连忙问:“你有多少个老乡?”
“我们这里对工人要求不高,普工就行了,如果你能介绍过来,我们还可适当给你介绍费。”招聘人员说,每介绍成功一个可给200元,目前他们的需求很大,多多益善。
记者发现,现场很多企业都不惜破费招兵买马。一家专业生产绣花的企业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招到工人,他们想尽了各种方法。在职员工介绍一名工人,干满1个月后,他们给在职员工50元的奖励。如果介绍的员工干满3个月,与单位签订了合同,再奖励在职员工150元。
供不应求,劳务市场滋生乱象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鄞奉路的人力资源市场。记者刚跳下车,一名中年男子就凑过来询问要不要介绍工人。正说着,又一名男子凑了过来,说他手里有五六名熟练工,他可以马上带人来,但要按人头收介绍费,每个300元。
该男子称,他是安徽人,春节后好几个同乡跟着他出来找工作。到劳务市场后,他发现不少企业招工困难,介绍员工可以给不少的“劳务费”,于是他立即发动老乡做起了劳务介绍。
记者调查发现,企业如饥似渴的招兵买马,使非法劳务黄牛乘虚而入。甚至有些“黄牛”与所谓的“工人”串通,把工人介绍进厂骗到介绍费后,又被“集体转卖”。这段时间,在北仑、慈溪等地,一些人打着劳务公司的牌子,在路边搭张桌子,扯条横幅就开始招人。
根据相关法规,个人或机构从事劳务及职业介绍业务都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然而,那些混迹在劳务市场的黄牛,不仅无牌无证,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
专家提醒:针对目前的招工难现象,市人力资源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单靠支付劳务介绍费来解决招工难是不现实的。他提醒招工单位,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途径招工,招到工人后,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才能够促使他们安心工作,减少跳槽辞职,这才是根本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出路。
东南商报记者 程鑫 实习生 马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