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还记得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低田让一村的尖头弄吗?这条宽仅2米的古老小巷,住着13户人家21个人,却有13个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前记者曾在孝顺镇老年体协主席刘根弟的陪同下,探访了这条古巷以及一辈子都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详见1月8日17版)。
年前去的时候,天气比较冷,我们到达时,多数老人还窝在被窝里。不过,出门走动的老人当时跟我们说过一句话:“过年的时候,这里最热闹,我们最开心。”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在春节结束后有了回访的冲动。老人们年过得好吗?
21个人中19个是老人
老刘告诉我们,有一个人对尖头弄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就是今年83岁的何祖森。“上次我们来的时候,他不在家,希望这次在。”老刘说,何祖森为人开朗,思维活跃,表达清晰。
和上次情况差不多,尖头弄的老人们几乎家家都关着门。听不懂老刘和何祖森老人的对话,但是,我们能猜出他们最开始的聊天是寒暄和问候。老刘简单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后,只见何祖森老人立即拿出了纸和笔。
“杜志栋96岁、何桂芝94岁、陈忠洪90岁、何桂菊91岁、何祖平83岁、王玉仙83岁、何祖平83岁、朱银芝86岁、何孙备89岁、何紫青85岁、何兰香82岁、徐银法80岁、何孙汉80岁……”何祖森报着每一个老人的名字和年龄。
两个人随后都想起,要计算一下13名老人的总年龄以及平均年龄。有意思的是,何祖森老人用的是算盘,老刘是笔算。“1122岁!”两个人几乎同时得出老人们的总年龄。“86.3岁多一点……”何祖森老人不愧是老会计,不待老刘算出平均年龄,他只拨动了几下算珠就得出了答案。老刘忍不住夸他“宝刀未老”。
其实,剩下的8个人中,还有6个60岁以上的老人。何祖森继续说着名字和年龄:金莲芳74岁、叶冬妹78岁、何兴喜65岁……
老人们守着老屋过日子
老刘说,这些老人都是独居空巢老人。新年结束了,子女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生活恢复了平常的冷清。
何祖森老人居住的房子,是木制结构的老屋,据说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各自成家,老房里空荡荡的。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四代同堂家庭,全家共有42个人。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守着老屋过日子。
何祖森老人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二儿子离他较近,就在低田。刚刚过去的春节,老人就是和二儿子一家人过的。农历虎年正月,其他子女和孙辈都回来看望他。考虑到人多,老人一个人做饭太辛苦,子女一般不会在老屋吃饭。
老人自理能力极强,家里搞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房子有好多间,但他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卧室和厅堂。“这间房子是儿子特意给我造的,很暖和。”老人带我们看了他的卧室。据说,三四年前,台风把他家对面一幢3层楼的老房子吹倒了,为安全起见,儿子帮他在老房边加盖了一间砖房。
“我耳朵、眼睛、牙齿都好,自己能照顾自己。”洗衣服,做饭,种菜,何祖森说自己身体还很好,一个人生活很自由。即使儿子要他过去一起住,他也不愿意。
何祖森告诉我们,19个老人中,除了他和杜志栋当过干部外,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生活好,长寿老人也多了。”他说,随着国家走向富强,他们的生活也跟着改善了。加上邻里相互照顾、子女孝顺、政府关爱,老人肯定会越来越长寿。
“吃了没有”、“去哪里”、“身体怎么样”……何祖森说,弄堂里的老人相处得非常和睦。出门见面,会习惯性地问候一声。此外,谁家亲戚做喜事,回来的时候,准会带一些糖果、馒头等分给大家吃。为了锻炼身体,不少老人还在坚持种菜,但是,年龄大了也吃不了多少,于是,小弄堂里经常会出现相互送菜的温馨画面。
缺乏一个集中供养老人的场所
“政府很关心我们。”何祖森说,每逢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村干部都会来慰问老人。“60岁以上的60元,70岁以上的70元,80岁以上的80元……中秋节的时候,还发月饼。”
据了解,重阳节的时候,孝顺镇会给全镇1369名80岁以上的老人发节日慰问金,80岁以上的50元,90岁以上的100元,95岁以上的200元。此外,金东区每个月给百岁老人的补贴是200元。当老刘在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惠老政策时,何祖森老人不停地点头,还说,现在大家生活都还可以,社会也很关爱老人,他们很满足。
“我觉得唯一不足的就是,目前缺乏一个供80岁以上老人集体供养的地方。”老刘突然说到的这个话题,立即引起了何祖森老人的共鸣。他说:“如果要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该多好,大家肯定都愿意去。大家能在一起聊天,生活有人帮你打理,还有医护人员给你保健……”
据何祖森介绍,以前村里有人设想在马公塘水库边建一个类似于老年公寓的场所,供村里的老人一起住。因种种原因,这个在现在看来称得上“远见”的设想最终是昙花一现。
老刘说,光尖头弄就扎堆住着这么多高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仍然值得关注。老人都喜欢在一起聊聊天,一起活动,而且年纪大了,总归需要人照料,如果能有一个老年公寓,可以集中供养这些老人的话,他们的晚年生活会更美好。 (金华晚报 记者 董金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