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如何再领潮——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话说民企转型升级
浙江日报北京3月5日电
记者朱海兵 金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作为曾经领潮数十年的浙江民营企业,在逐渐失去先发优势的新情况下,又该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继续勇立潮头?
徐冠巨:
要为中小企业建平台
徐冠巨委员说,我省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资源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风险难承担等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转型升级。他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所具备的整合共享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创新服务、分散化解创新风险、加快推进成果转化等功能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集成化的载体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徐冠巨建议,应全面加强产业创新平台的规划、组建、引导与推动。
李立新:
自主创新是必经之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李立新委员说,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从原来粗放、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加工为主,转到做研发、做品牌、做整合、做高端市场、做服务等能创造“金色GDP”的道路。
李立新介绍,在宁波,一度以贴牌加工为主、缺少核心技术的很多民营企业,却在近年间出现授权专利的“井喷”现象。他认为,正是依靠知识产权这一核心竞争力,宁波不少民营企业已率先突破了要素制约等发展瓶颈。“我省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培育与保护,势在必行。”
李书福:
培养有用人才是根本
现在,几乎个个民营企业家都知道应该转变发展方式,但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却很少。李书福委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缺少相应的人才。
李书福认为,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和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最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因素,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近年来,吉利集团通过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与人才教育培养相适应的独特发展模式。截至去年底,吉利集团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系集团创办的学校培养;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自我培养的占40%以上。“这说明,必须紧紧依托产业需要,来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李书福认为,“我省应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发展,并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而长远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