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由《义乌欢迎你》引发的讨论,在世界著名小商品集散地持续发酵。网络写手与本土作家携手,谱写了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一场关于城市文化包容性的讨论正在展开……早春时节,关心、关爱农民工,正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性话题。
义乌虎年晨曦
带来全新空气
“义乌虽不是你的诞生地,你却在这里创造奇迹……亲爱的民工兄弟,你用努力构筑起富丽的购物天堂,如果缺少这一配角,商城哪来今日的繁华与辉煌……”
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歌,真实地表达了对外来建设者的感谢。
3月6日上午,由义乌市文联、义乌市作家协会编辑的《枣林》杂志诗歌增刊《春天放歌》在当地一处人力资源市场内举行了首发式。
市作协主席骆有云告诉记者,网友“夏冰南子”在网上发表《义乌欢迎你》后,义乌市作协开展了“关注外来建设者诗歌征集”活动,3天就收到130多人创作的286篇作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其集结成册,送到市民和外来建设者手中。
当天,几百本诗集一下子就发完了。接受邀请参加首发式的“夏冰南子”在现场激动地给记者发来短信——“很多人请我签名留言,还要一起合影留念呢”。
义乌市民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不只停留一天两天,要像春天一样延续下去。就像“夏冰南子”诗里写的,“义乌虎年的晨曦,带来全新的空气”。
就在这个人力资源市场门前,从2月25日起就摆出了一个“爱心粥摊”。每天早上6时左右,志愿者们早早地搭起帐篷,搬来桌椅,提来热粥和馒头,为求职者提供免费的早餐。
爱心粥摊的发起人“绿叶”介绍,粥摊的运作费用8000元全来自热心人的自发捐助。
这几天,义乌市文化馆馆长、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楼亚群正在着手为《义乌欢迎你》谱曲。他说,《义乌欢迎你》一定能成为大家都喜爱的歌曲。
有缘相聚皆兄弟
鸡毛换糖不忘记
“夏冰南子”没有想到,他的一首诗会引来如此大的共鸣。
近日,义乌稠州论坛上又出现了一首《义乌义乌咱爱你》,它与《义乌欢迎你》像是一问一答。诗中写道:“你来云贵我来渝,走到一起不容易,有缘相聚皆兄弟……生活总有难和易,出身遑论高和低。摩天大楼从地起,鸡毛换糖不忘记……”
“我深受感动。”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刚刚完成了一项农民工调查,“农民工推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发展自身的愿望,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一声‘义乌欢迎你’,表达了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杨建华认为,这是这首民间作品最有价值的内涵。他建议各级政府用更多的专项培训来加强农民工个人的资源禀赋,设法在制度层面提升农民工的各项权利,建构起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外来建设者的心理认同和融入就是其中之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毛园芳副教授说,“夏冰南子”的诗代表了一种来自草根的态度,它写出了义乌这个城市的包容性,传达了一个声音——高速发展的义乌不会忽视外来建设者。
随着80后、90后的新生代外来建设者的增加,他们对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发展前景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2006年开始,义乌共扩建、改造和新建19所学校,目前在义乌就学的外来建设者子女达4.2万人。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有德说:“我们要努力适应他们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客人是条龙
不来就要穷
今年的“用工荒”,义乌女老板楼秀江丝毫没有感受到。
过完年,她的员工不仅悉数返回岗位,还带来了130个老乡。楼秀江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格言:“员工是拿来爱的,不是拿来批评的”。
“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是义乌最著名的民谚之一。从古至今,义乌百姓口口相传着这句质朴的话,深刻阐释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涵义。虎年新春,一首《义乌欢迎你》,成了这句民谚的最新诗化解读。
浙江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义乌也是全省外来务工人员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其外来人口140多万人,是本地户籍人口的1.8倍。1999年至今,义乌外来人口总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可谓全国罕见。
采访中,一位义乌市民告诉记者:“义乌人对外来建设者的包容,是一种集体的自觉行为。”过去,义乌小商贩进村入户“鸡毛换糖”,每到一地都要靠当地人的接纳和帮助。“我也有在外打工的经历,出门在外,每一点温暖都弥足珍贵。”“夏冰南子”说,这正是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之一。
“5·12”大地震之后的那段时间,四川人刘崇元在义乌打的,出租车都不愿意收他的车费。他说,在这个城市里,“丝毫没有被排斥的感觉”。
“换位思考,外来建设者不是城市发展的负担,而是一笔巨大财富。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财富的创造者,理应成为城市文明的共享者。”义乌市领导表示,将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使外来建设者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并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政府事务管理,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