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柯城区石梁镇小沟村57岁的汪春莲因为细心照顾两名残障儿子,感动了浙江人民。3月2日,在我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大会暨颁奖典礼上,她被授予“浙江省优秀母亲”的称号,与全省其他十位伟大母亲一起站上了领奖台,也是我市唯一的一位。
两智障体残儿子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柯城区石梁镇小沟村汪春莲的家。还没进她家门,就听见屋子里传来尖利的“嗷嗷”叫声。
推门进去,只见一名男子嘴巴大张,嘴里流下的口水打湿了胸前的大片衣襟。他就是汪春莲的大儿子,一米七几个头的他却从来喊不出“爸爸、妈妈”,唯一会发声的字是“嗷——嗷”,每隔几分钟,他就会大声嘶叫上一番。
30多年前,汪春莲产下大儿子郑洪福。眼看儿子3岁了还不能下地,汪春莲抱着他来到医院。“先天智障、残疾。”医生诊断是这个孩子终身都不会行走。不久后小儿子也降生了,也是先天智障、体残,医生说像大儿子一样也活不过10岁。
汪春莲无力改变儿子们的智障、休残,却用细心的照顾把两个儿子带大,如今大儿子已经31岁,小儿子也28岁。
至今不知女儿家
每天睁开眼睛,汪春莲便动作麻利地生火做饭。然后给两个儿子穿好衣服,洗脸擦身,一勺一勺喂他们吃饭。大儿子胃口好,一顿能吃下3大碗饭,给他喂完饭往往已过半小时,接着再喂小儿子。轮到她自己吃时,饭菜早已凉透。
天气晴好,汪春莲会把棉被捧出来晒晒。大儿子步履不稳,汪春莲便搀着他到门外晒太阳吹吹风。
孩子经常会把大小便拉在身上,一天下来,汪春莲起码得给儿子换洗3、4遍衣裤。
30多年来,为了两个儿子,汪春莲几乎不出门,从没在外住宿过。大女儿出嫁已经11年,她至今都不知道女儿家住哪儿。连女儿结婚那天,因为放心不下残疾的儿子,她都没按习俗同家人去女儿新家吃饭。
汪春莲家里最“奢华”的装备就是卫生间,有个马桶还有莲蓬头,不到5平米,是汪春莲靠拣小橘子粒,攒了好几年做成的,为的是方便给孩子洗漱。
儿子身残家不能残
有人劝她把孩子丢掉,或者不喂饭,让他们自生自灭。“可他们也是两条命呀!没了残疾的儿子,我会轻松很多,但家却是残缺的!”汪春莲反复念叨。
有一年冬天,汪春莲从田间劳作回家后,发现大儿子不见了,村里村外找了个遍也没有。邻居劝她别找了,听天由命,这么多年来也算尽力了。汪春莲不听,深夜12点多,冒着雪花,打着手电,终于在一个山沟里找到奄奄一息的儿子,连背带拖把儿子带回了家。
小儿子常年卧床,四肢已经弯曲萎缩,也不会言语。每晚,都是汪春莲陪着小儿子睡一张床。因为怕儿子冻坏,她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儿子瘦小的身躯。
62岁的丈夫前两年得了严重的痛风,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了汪春莲身上。“家里吃的菜都是我抽空种的,有白菜、萝卜、油冬菜……一年到头从不用买蔬菜吃。”
“两个儿子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在颁奖现场,很多人被这个朴素平凡的妇女深深打动了,纷纷上前合影留念。
去省城领奖,是汪春莲第一次走出大山。“只要我活着,只要我有一口饭吃,绝不会让我的儿子饿着一顿,我也绝不会舍弃他们。”汪春莲说。 (衢州晚报 记者 傅云燕 汪剑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