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都说节后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可是一边是宁波的企业大喊着招不到人,一边是外来务工者表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昨天,记者采访了有关多方,试图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
务工者:赚的钱只够买面包肯定不行
昨天,来自重庆的王远最终还是选择背起行囊,踏上回家的路。
今年23岁的王远,半个月前从重庆来到宁波,去应聘过普工,嫌工作环境太差;应聘过营业员,嫌工资太低;应聘过销售人员,生活成本又太大。年轻的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出来打工,不可能和父辈们一样光是为了赚钱;当然,赚了钱只够买面包的也不行。”
小王给自己算了一下生活成本,如果只是简单地找一份普工,一个月1500元的收入,但是,吃、住就要花去1000元左右,剩下的500块,再用于通话、上网、购物及娱乐,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开支。
“现在的想法跟刚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本以为可以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还能学点知识,现在看来,要实现很难啊。”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王显得有些无奈。
说起今后的打算,小王说:“先回家吧,等以后有更好的机会再过来。”
招工者:务工者眼高手低当然找不到好工作
宁波市财富广场购物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苏海燕说,目前企业依然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务工者眼高手低,是制约企业招工的一个重大因素。”
苏海燕说,在招聘过程中,常碰到这种情况:刚参加工作的人,本身经验不多,一上来就应聘店长的岗位,“其实他什么都不会。”
对此,苏经理表示很为难:“‘用工荒’的局面需要改变,除了需要招工方努力以外,务工者给自己合理定位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业管理部门:企业需要更人性化的用工措施
“今年宁波企业去内陆地区招普工,直接被回绝了。”鄞州区就业管理处处长汪建伟说,“招工难”的现象,今年特别明显:“以前打电话到安徽等内陆地区的就业管理部门,说要组织企业去那里招聘,对方都会很欢迎;可是今年一听说去那边招普工岗位,就直接叫我们不用去了。”
汪建伟分析,现在的外来务工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务工者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代,他们肯吃苦耐劳,可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等实施,这些务工者在老家就能找到待遇差不多的岗位,没必要来到生活成本更高的外地;另一类就是崛起的80、90后,这一代的务工者更重视精神层面,除了工资待遇,他们还需要企业文化,要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企业除了提高待遇,还要思考更加人性化的用工措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这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反思及努力。”汪建伟说。
专家:“用工荒”是试金石,会淘汰落后企业
俞德鹏教授是宁波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长期从事劳动法教学工作。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席卷大江南北的“用工荒”现象,必将导致宁波因此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
“归根结蒂,‘用工荒’现象是务工者和用工单位在工资待遇问题上的一场博弈。”俞德鹏教授说:“我认为宁波市场本身并不缺乏劳动力,而‘用工荒’现象在宁波出现,是因为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务工者对工资待遇需求也增加了。”
俞德鹏教授对务工者增加薪资的要求表示理解。“房价涨了,菜价涨了,水电费涨了,外来务工者有理由要求工资不涨吗?”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过去的10年里,薪资没有明显的变化。”俞德鹏说:“但是,同样是100元钱,10年前的价值跟当今的价值有了明显的差别,因此,外来务工者的工资是一直在变相倒退。”
俞德鹏表示,解决“用工荒”的真正途径是企业缩小利润空间,对员工增加工资。对那些生产落后、利润薄弱而又不考虑升级转型的企业,无法对员工增加工资的企业,势必会造成严重负担,导致其最终被市场淘汰。
“短期内,宁波企业的工资水平增长速度可能无法达到广大农民工的预期。”俞德鹏说:“宁波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微利的企业,短期内大幅提高工资不现实,因此‘用工荒’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