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三月天,伢儿脸,一天变三变”。
这句杭州老年人口中的俗话,印证了杭州这10多天来的天气:大降雨、低温、太阳雪、一天10多摄氏度的温差,如同川剧变脸,接二连三展现。
不少市民直呼怪异,气象专家却觉得并无异常。只是,每个自然现象汇总在一起而已。
气象部门预告,本周,杭州的天气依然会维持晴好,而且气温上升迅速,虽然气象上尚未入春,却能感受到春天的温度。预计,14日、15日会有一个降雨过程,并且可能出现雷暴、短时风雨较大。
>>现象
不知怎么穿衣服感冒的人蛮多
“雨一直下……你爱着他也许带着恨吧……”作为80后,嘉德广场“小白领”许思成用歌声形容自己的心情,“我真的被天气所困了,张宇的《雨一直下》,唱出了我的心声。下了一周的雨,我穿湿了5双鞋,唯一没湿的就是登山鞋。”
许思成是一名业务员。
前天的太阳雪让他不再怨天,可昨天又在阳光照耀下被美丽“冻”人了一回。
气温变化像“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
“已经洗干净的羽绒服,又拿出来穿了。”在安吉路小学门口接孩子的朱女士,指指衣服,时不时拿出纸巾擤鼻涕,“气温变化大,穿衣难,都感冒了。”
“我们小孩也感冒了,听说,班上好几个同学也感冒了,都是被这‘倒春寒’害的。”一旁等孩子放学的家长插话,“我还没感冒,这几天每天在吃力度伸维C泡腾片预防,茶也不喝,改喝柠檬水。”
昨天下午5点左右,孙小姐准备下班,手机收到天气预报。
“哇,明天最低温度0摄氏度,最高温度16摄氏度。这样的天气,穿冬装还是春装?”孙小姐大声问。
同事们一下子共鸣了起来。“上半身穿什么我不担心,反正脱容易。下半身穿什么?九分裤不穿,骑电动车的时候,冷风飕飕;穿了,去洗手间又不方便。”
>>说法
本月降雨量多得有点离谱
“3月上旬的降雨量,真的很‘凶’。”杭州市气象台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眼下,正是雨季,降雨量偏多很正常,“但是,今年却多得有点离谱了,可以说是杭州历史同期最多的。”
据气象部门资料记载,杭州3月上旬,总雨量达196.8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雨量的33.7毫米多出5-6倍。其中,3月5日雨量达55.9毫米,是入冬以来最大一次降水,也是冬季难得的暴雨天气。
古诗文中常把三月飞雪称为“桃花雪”,但多指的是农历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下的雪。从气象学上讲,并没有“桃花雪”的说法。
太阳雪并不奇怪。这位负责人说,这与太阳雨其实是差不多的。“太阳跟雨雪同时存在,并不矛盾。在晴天,云层中出现了降水云层,而且这个云层又较薄,无法遮住太阳。”
3月9日下午,因为气温低,降水云层在降水中,因低温将雨水凝成了雪花。“其实,雪并不大,只是密集而已,“如果气温不低,这雨就是大家常见的毛毛雨。”
杭州未入春哪来的倒春寒
前期暖,后期冷,眼下杭州的天气并不能称为“倒春寒”。
“还没入春,哪来倒春寒的说法?”省气象台一名姓楼的工作人员说。
所谓倒春寒,一般是指进入春天后,受冷高气等影响,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冷空气侵袭,使得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这时候,连续3天以上的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12摄氏度,一般出现在4月或5月。
由于杭州尚未入春,因此不能称为“倒春寒”。
昨天,杭州最低温度零下2.5摄氏度,是三月以来的最低温。不过,从历史气象数据看,这并不是最低的,排名历史同期低温第四。1951年的3月3日,杭州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5摄氏度。“历史上,3月上旬最低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年份还是比较多的,但多集中于上世纪50年代。”温度低,多是受冷空气影响。
日温差16摄氏度算是“小儿科”
今日,气象预报温差达16摄氏度。听起来,跨度真的很大。
“我们每年都在经历,不稀奇。”省气象台专家说,以杭州为例,刚刚经历了多股冷空气侵袭,这几天,冷空气走了,天气转晴且吹起了偏南风,气温就会迅速蹿高,“没太阳的时候还是会冷。”
专家说,这种较大的温差,多出现在冬春交替的时节,以3月份居多。主要是受到前期冷空气和后期回暖的双重影响。白天太阳大,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没有云层的吸收,热量被地面大量吸收,导致白天气温升高快。而夜晚,地面没有厚厚的云层做保温,辐射降温明显,导致了热量大量散失,所以夜晚温度就自然低。
查看历史数据,杭州日温差16摄氏度还算是“小儿科”。1963年3月2日,最低温度5.3摄氏度,最高温度27.2摄氏度;1991年3月7日,最低温度11.9摄氏度,最高25.6摄氏度……
>>影响
延迟采摘西湖龙井
刚刚抽出嫩芽的新茶几经折腾,大部分“被天收了回去”。
照往年气候,现在应该是“龙井43”忙着采摘的时间。但今年因为天气变化,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且采摘时间也要推迟了,原本估计本月20日可以采摘,现在看来最起码要到25日才有新茶可采。
昨天,记者在翁家山茶园上看到,不少茶农神情凝重地在自己的茶地里转悠。
“这种干瘪的嫩芽都被冻坏了,放到嘴里尝尝都有酒味。”茶农翁春生含着茶叶心疼地说。
记者在茶园里看到,大部分抽出的嫩芽已经萎蔫,在微薄的阳光下有点发黑,用手指微微一掐,十分脆软。
“都坏啦!”另一位茶农翁先生叹息。他家有7个茶地,仅翁家山茶园就有三四亩,受损严重,昨天也早早地上山打雪。“还好平常注意修剪和护理,现在坏了倒也算了,只希望接下来别再有冷空气了。”
“全村七成的新茶坏掉了,冒出的芽基本没用。”翁家山村委副书记翁健华惋惜地说,现在只能盼天气变暖,等下面的芽慢慢长出来,“至于采摘嘛,要是天气好也需要半个月,天气不好还会再迟。”
春寒之下,梅家坞的茶山虽然海拔低,受雪的影响小,然而昨晚零下4摄氏度的霜冻,还是让茶树挨了致命一刀。
梅家坞茶农朱乃玉撤下了搭在茶树上的帐篷,忧愁地回到茶庄。他靠着家里三四亩地的茶树吃饭,然而茶叶一半以上被寒冷摧毁:“还好种了些老茶树,霜雪一来,新茶树上抽出的嫩芽几乎都冻坏了!”
此外,龙坞等地的西湖龙井也受到不小影响。
“目前来看,‘龙井43’七八成都冻坏了。”龙坞上城埭村村长杜宝泉忧愁地说。 (时报记者 张晶 艾琴 见习记者 方莉 陈晓华 实习记者 张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