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2日讯“神弓射大雕,伟力可撼山。”匈奴———一个历史上极其彪悍、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突然不知所终,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但在浦江县郑宅镇芦溪村600多年历史中,一直保存着一个秘密:他们的祖先是匈奴人。
宗谱中有记载
芦溪,坐落在浦江至诸暨的公路上,整个村庄聚集着1700多人,其中96%姓金。
走在村中,记者问了五六个上年纪的村民,每个村民均一脸惊讶:“什么匈奴?我们跟你一样,是汉族啊。”
记者一路打听到了村祠堂。老人金木土给记者拿出一部村志。
提到村庄来源时,村志提到:
汉武帝时有名将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貌伟而端严,武艺超群,侍武商侧数十年,赐出宫女亦不动心,武帝深敬佩其为人,授车骑将军。武帝驾崩前受遗诏,辅佐少主,为昭帝时国之长城,当朝之砥柱,系本村金氏之鼻祖。
此村志编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这段话是从清道光年间编修的宗谱中摘抄过来的。
按《汉书》、《史记》等记载,金日磾就是一名匈奴人,为匈奴休屠王的儿子。休屠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公元前121年,在历史上著名的河西之战中,大将军霍去病受汉武帝派遣攻打匈奴,重创匈奴众部落,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被抓获。
因害怕匈奴大单于的惩罚,休屠王与另一个匈奴部落首领浑邪王共同投汉,但中途休屠王开始反悔,被浑邪王杀掉,浑邪王带着4万余匈奴人投汉,后被汉武帝封为列侯。休屠王的儿子日磾因父亲被杀,无处投靠,就和母亲阏氏、弟弟随浑邪王降汉,之后汉武帝封金日磾为马监侍郎,并赐金姓。
金日磾的后代又怎么落户浦江呢?村志中写道,到南宋时随着政府南迁,有一个后裔叫金硕德,官至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的第二把手。归隐时,从彭城郡迁到浦江前吴乡古塘村。此后,金硕德和他的后代开始在浦江繁衍生息。
到第七代,芦溪的先祖金万四出现。距今600多年的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金万四的家失于兵火,他从黄墅后金入赘到庐溪卢氏家中。
据这本村志记载,金万四的后代还先后迁往东阳杨家、义乌杨梅岗和衢州官碓村等地。但到目前,芦溪是金衢两地匈奴后裔居住最集中的一个村落。
烧年着:村里保留着的匈奴习俗?
匈奴人长年生活在大草原中,喜欢在晚上围着篝火喝酒取暖。数百年来,在芦溪村也保留着类似的一种习俗———烧年着。
70多岁的金定中是村志的编写者之一。他带着记者来到村中花厅。跟其他古建筑相比,花厅像一个游牧民族的帐篷,宽不过4米左右,高10来米,屋顶向上隆起,中间没有楼板,屋内壁已被烧熏得发黑。
他指着厅中间烧得发黄的地板说:“每逢除夕晚7时,老人和小孩就聚集到这里,在中间点起一堆篝火,直到天明。这点着的柴火,我们就叫‘年着’,意思是每年除夕都要点着的篝火。坐在火堆边,老人会讲一些跟村庄有关的故事。在浦江,这种风俗只有我们村有,但不知道这种习俗始于何年。”
芦溪人跟匈奴人一样好武
匈奴人强悍、好斗,芦溪人的血统也有这样的风气。从古至今,这里曾出过数十名拳师,其中一些拳师名声传遍浦江、义乌、兰溪和诸暨等地,曾在县级以上的武术比赛中拿到名次。
离世已22年的金光标就是其中一位,81岁时他还徒步前往诸暨教人练武。金光标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金志根、金志果继承他的衣钵,大儿子一直在浦江、诸暨等地教武术。目前,他的大儿子手中还珍藏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武术秘籍。
在采访时,他的二儿子金志果说他父亲出马时,一般人都不敢近身。
这种强悍之气也体现在村文化人的书法中。金是村中最后一个举人。他的书法颇有气势,总给人一股霸气的感觉。据村民介绍,解放前,只要哪户人家挂着他的书法,连土匪都不敢到这户家中抢东西,怕的就是金书法中透露的出那股气势。
村名暗指向匈奴居所?
村民金定中说,村名芦溪的名称来源于村边的一条溪名,但在宗谱上写着的芦溪村名,名“厚庐金”。
在记录村祖金四万的事迹中,提到他的家室毁于兵火,旧宗谱中也用了“庐室”字样,而厚庐金的村名也是金四万取的,有希望子孙繁荣之意。
词典等书籍显示,庐,可解为穹庐,正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的一种称呼。《汉书·匈奴传下》称,匈奴父子同穹庐卧。另外,穹庐还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据记者了解,匈奴依附汉朝进入汉人社会后,在近2000年时间中,已大多汉化,光东晋时期就有100多万匈奴人进入中原。然后,他们足迹不断往南方移动。到目前,除了我市浦江、义乌、东阳等地外,还有江西、福建等地也发现匈奴后裔。 (金华日报 记者 蒋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