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宁波女孩翁怡到澳大利亚做汉语教育志愿者8个月了,记者近日和翁怡取得联系。
走出国门做志愿者
浙江在线03月12日讯2008年以优秀成绩从宁波诺丁汉大学大学毕业后,翁怡在宁波某大型企业拥有了一份工作。“工作很轻松,一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翁怡说。
2008年底,她在报纸上看到,根据宁波市教育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签订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备忘录,宁波市2009年将选拔10名志愿者赴澳洲进行中文教学,促进两地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翁怡说,她当时想也没想就报了名,她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时报名的共有300多人。宁波市教育局和澳方共为每位志愿者每年提供14000澳元补贴。这些钱在高消费的澳大利亚来讲,仅能保障基本的生活。但翁怡很执着。
2009年6月28日,翁怡出发了,别人出国都要“恶补”英语,而她却要“恶补”汉语,因为她要教洋学生。
做国际志愿者不容易
翁怡说,做一名国际志愿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翁怡所在的彭里斯是悉尼西部的一个小城,一年半,她都要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
虽然有过硬的英语底子,但到了澳大利亚才知道,困难最大的还是语言。在教学之外,她还要攻读西悉尼大学的硕士课程。日子被学习、工作塞得满满的。
现在,她和另外9名志愿者分别在西悉尼地区的8所中学、9所小学教授汉语。每周一到两天10课时。
翁怡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从宿舍走到教学的地点需要约一个半小时,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为了省钱,她有时候选择步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走到学校经常已经汗流浃背。没有食堂,她们自己做饭。头发长了,她们自己剪。
虽然辛苦,但是也得到了很多关怀,还有不少志愿者被学校老师邀请去家里作客吃饭。
洋学生给她很多感动
谈到做老师,翁怡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每节课她都要做十二分的准备,精心制作教具,搜罗图片影像资料,编歌曲,设计小游戏。在去年中秋和端午这两个中国传统节日里,她特别为学生准备了月饼、粽子。
由于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当地中小学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前不久,参与这个项目的其中一所小学已经正式成为中英文双语学校了。
翁怡说,很多澳洲人得知她是来澳洲支教的汉语志愿者时,都对她表示出较大的赞赏。一次她坐错了公交车,司机得知她的身份后,就驾驶末班车把她送到宿舍门口。
今年刚开学走进校园,一个暑假不见的学生跑过来抱住她,说好想她。这一切都让翁怡心里热乎乎的。
对于未来,翁怡说,等汉语志愿者工作结束了,她想尽快回到宁波,找一份安静的工作,默默地做有意义的事。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