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2日讯小车进入家庭,是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标之一。但发生在购车、修车领域的投诉,也让有车一族很烦恼。
2009年1月,国家出台优惠政策:1.6升及以下排量机动车购置税减半,由此引热车市,嘉兴车市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10万辆,其中小型车27万辆,按照全市户籍人口约340万计,每13个嘉兴人就有1辆小型车。
去年,全市共发生汽车消费投诉135起,而且单笔涉案金额大。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消费与服务”,记者在“3·15”到来之前采访了消协和业内人士,揭示汽车消费中的那些门道。
那些堵心车事
2010年1月15日,消费者王某来到许村消协投诉,称其在许村镇一汽车维修部为爱车做保养,换了机滤和机油。保养后,汽车机滤漏油,导致发动机损坏,多次与维修部协商无果。经消协调解,王某挽回经济损失8000元。
沈荡的褚先生举报,他于2009年3月份购买了面包车,后发现引擎盖、前保险杠等多处存在油漆问题,但与商家多次协商未果。后经消协调解,褚先生挽回经济损失4500元……
持续的车市热潮中,汽车消费投诉越来越多。市消费者协会人士认为,消费者汽车投诉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主要部件,尚在国家规定保修期内,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如发动机漏油、自爆、自燃等;二是汽车商家夸大宣传,虚假承诺;三是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差,无故拖延;四是维修质量差,费用高;五是新车有怪味,装饰材料甲醛超标。
相比日常消费品投诉,汽车维权专业性太强,维权行动困难重重。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首先,购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问题症结所在。此外,我国针对汽车的“三包”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致使汽车维权缺少有力的法律支撑。举证难让消费者腰杆挺不起来,一旦消费者对汽车质量提出质疑,又需面对上万元的鉴定费用,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只能屈服于经营者开出的条件。至于退车、换车,更是不可能的。
修车行里的潜规则
贴一次车膜几千元,汽车保养一次又要几百元,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是否物有所值。长期从事汽车维修的资深人士刘先生揭露了一些内幕,他坦言用“暴利”来形容修车行业毫不过分。
修车行里有哪些潜规则让“菜鸟”很受伤?除了屡次见诸报端的汽车零部件“只换不修”,虚报价格,刘先生特别提醒广大车友:谨防修车行修车打折,鲸吞车险。“比如一辆车有10个零部件保险公司是赔付的,保险公司把钱直接打给了修车行,但修车行有可能只换其中5个零件,另外5个零件只修不换。修车行需要付出的是工时费,而赚取的却是数倍于此的保险金。”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消费者拿着车辆维修零件清单,挨个检查,请维修人员一一指认,是不是新零件一目了然。”刘先生说。
“病”车的哪些零件要修,会不会出现修理行多换零件宰客的现象?这类问题怎么解决?目前,一些4S店的做法是,首先与顾客进行报价沟通,然后,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让消费者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零件损坏,哪些零件要换。消费者可以以此为参考,要求修车行照做。消费者在修车过程中还很容易碰到零件是“水货”的问题,为了保证新换的零件是正品,消费者不得不到价格较高的4S店特约维修点。
刘先生认为,车辆维修投诉频频出现,还在于维修人员技术不过关,对车型不了解,安装有差错,对于维修标准不清楚等。因此,消费者在修车前要特别留意修车工是否持证上岗。 (南湖晚报 见习记者 郑小梅 通讯员 沈佳丽 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