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捐款后,黄琴女写了这几个字感谢社会爱心人士。
本报讯 “看了《嘉兴日报·桐乡版》关于黄琴女遭遇的报道,非常同情,捐200元,略表心意——读者:朱。”
“祝黄琴女早日康复——老教师夫妻俩捐资。”
“我们大学毕业不久,虽然钱不多,但希望这一点心意能够多延续她一天生命——何女士。”
……
读者的一封封热心的来信和一声声真挚的祝福,表达了生命的可贵。
3月15日下午,带着读者的捐款和最美好的祝福,记者再次前往黄琴女家。说明来意后,黄琴女显得有些激动,两行滚烫的热泪从双颊缓缓滑落。
“还是好心人多,谢谢这些好心人,能让我多活几天!”黄琴女说,这一段时间,有很多好心人赶过来看她,“他们都让我要乐观些,要坚强起来,特别是市区有位行动不便的阿姨,叫人送来300元钱,听说她本身就很困难……可她……”说着说着,黄琴女还是泣不成声了。
9000多元钱,意味着她的用药时间还能维持1个多月,“也许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对于换肾的费用,我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我还是对那些热心人表示感谢,如果我真的走了,也会在九泉之下祝他们一生平安。”黄琴女微弱的声音里,隐约流露出一丝伤感,尽管她说可能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我们仍然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为了看病,黄琴女家还没造好的房子停工了,包工头说等空了的时候,会自费给他们家的后墙再粉一粉;为了多挣几十元钱,丈夫必须早出晚归给人家做油漆,只要有活干,不管路途有多遥远;而做公婆的,也只能在以泪洗面的悲痛中尽可能服侍好心爱的儿媳。
“妈,我走了,你要留意腹透液,实在坚持不住你就喊出声来吧。”这是儿子每天早晨上学前提醒母亲的一句话,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年仅16岁的儿子变得成熟起来。
尽管不善表达,但为了分散妻子对病痛折磨的注意力,丈夫晚上干完活后还是会半蹲在妻子的床前,和她说上几句话。有时,一家三口就这么静静地在微弱的灯光下,细说着曾经的美好,直到夜深人静。
“到时候钱用完了,再想办法借一点,如果借不到……”一向坚强的丈夫哽咽了。
“你别太难过,估计我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与其欠下那么多外债,还不如放弃治疗,好省点钱给儿子读书用。”丈夫清楚地知道,现在每天的菜都是哥哥买来的,又怎么能省下多少钱呢。
黄琴女又一次流泪了,她说,这哭不是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叹惋,而是一种被关爱时的幸福和感动。她说,如果这次能活下来,她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一起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手牵着手……我们一起经历难忘的日日夜夜,共济同舟……”广播里又传来了舒缓的旋律,这是黄琴女曾经爱唱的《凝聚每份爱》,回想起17年来的点点滴滴,夫妻俩都朦胧了双眼……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显得如此美好。当年仅37岁的生命被挡在高昂手术费的门外时,我们有着太多的期待,期待读者能伸出援手,让年轻的生命得以多一天的延续。
捐助电话:13600555127
68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