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昨晚,80多名市民走进天一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喝着香浓的咖啡,与中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农业与低碳经济话题。通过这一别开生面的科技咖啡馆活动,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农业生产中,多施化肥不仅无助于产量增加,而且会带来沉重的环境负担。
这次活动由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和省、市科协共同举办,来自英国洛桑试验站的高级研究员、英国土壤科学协会原会长大卫·鲍尔森博士在演讲中告诉大家,农业作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实际上也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的一个评估报告显示,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总量的14%,这一数据与交通运输业持平,如果加上林业生产,则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氮肥的过量使用。
鲍尔森博士随后用各种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各地的实例来说明,当化肥的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化肥的使用已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但是实际上,全球每年的化肥使用量还是在不断增加。他引用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的实验说明,中国农业生产中至少可以减少30%的氮肥使用量。这样做不仅不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而且有很多好处,比如节省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多余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他认为,这一目标是很容易达到的。
我国农业生态学权威、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接过鲍尔森博士话题说,中国一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在世界上并不居前,但各种化肥的使用量往往是最高的。随后他话锋一转说,中国在减少化肥使用量上也在不断努力,并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作为农业生学专家,他着重介绍了中国各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通过生态链来增肥和消灭虫害的办法,如作物间套种,稻田养鱼、养鸭,北方的大棚、猪、沼、菜“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模式等,都是减少施用化肥、农药达到增产、除虫效果的成功经验。
中外科学家的生动演讲让在座的市民茅塞顿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但大家意犹未尽,纷纷提问,或表达自己对生态农业的看法。
本次活动主持人——浙江大学生态与工程研究所唐建军博士说,起源于英国的科技咖啡馆活动不同于学术交流和讨论,它提供了一个轻松随意的交流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让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据市科协负责人介绍,宁波在今年五六月份还将举办第二次科技咖啡馆活动。 (宁波日报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