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4日讯11年前,因为从河中救起了两个孩子,孩子的家长塞给他800元“感恩钱”,但收下这笔钱一直让他很内疚;11年后,准备返乡的他让这笔“感恩钱”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昨天,贵州籍外来工张仕龙为此感到欣慰:
“钱有了归宿,我终于了了一个心愿!”昨天上午,当得知800元钱被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时,在慈溪附海镇务工的贵州人张仕龙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原来,这笔钱是11年前他跳河救人而收下的感恩钱,之后,归还这笔感恩钱,一直成了张仕龙的一个心愿。
追忆:11年前,被救孩子家人塞给他一叠钱
昨天,当张仕龙再度来到新浦镇水湘村五塘桥的小河边时,11年前的一幕仿佛又浮现在眼前:那是1999年9月的一天下午,在桥边一家五金厂打工的他干完活走到河埠头洗手。迎着强烈的阳光,他依稀看到西边河面上有团东西在浮动。因为辨认不清,他就叫了老板的哥哥来看。这一看,引来一声惊叫:好像是个孩子!
张仕龙闻声立即跳入河中。河水并不深,刚好没过脖子,但淤泥很深,而且臭气熏人,等他好不容易游近孩子在河中站起来时,脚踩到了一团软绵绵的东西。他用力拉起来一看,天哪,脚底下是另一个孩子。当张仕龙左右手各拉着一个孩子游向岸边时,老板的哥哥已经拿着竹竿赶到了。两人合力把两个孩子救上了岸。
两个孩子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后,一位自称是孩子家人的老人把一叠钱硬塞到了张仕龙的口袋里。张仕龙说,当时,站在医院等候的他一身臭水、满脸淤泥。“我看也没看,心想他们可能是让我买套衣服的。”张仕龙说,在老人的坚持下他赶紧回家了,到家一看,口袋里面是800元钱。
心愿:返乡前,一定要把钱还给孩子家人
救人后,张仕龙依然辗转慈溪各地打工。但是,收了这笔在当时数目不算小的感恩钱,却让张仕龙一直感觉不安。“当时,我一个月工资还没这么多,而且感觉被救孩子的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宽裕。”张仕龙对记者说,这些年来,老人塞给他800元钱的一幕总是在他脑海中浮现,这既让他感到温暖,也让他有一种负疚感,还钱的念头一次比一次强烈。“因为救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确实不该拿钱的!”
张仕龙于1998年到慈溪打工,这些年的打拼虽然辛苦,但也让他有了一定的积蓄。而且,他已从当年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技师,如今月薪可达3000元。去年年底,他在老家贵州开阳县双山村开始盖新房。
“房子再过几个月就可以造好了,今年底,我要结束打工生活,打算回老家生活了。”张仕龙说,人总要叶落归根,42岁的他回老家以后就不打算再出来了,所以,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把11年前收取的“感恩钱”还到那位老人的手中。
结局:“感恩钱”在双方推让中有了归宿
昨天,记者和张仕龙一起,在救人现场附近的居民楼找到了当时的目击者——71岁的程月香老太。一听记者的来意,程老太马上说:“11年前救人的事?有,有!”原来,当年和张仕龙一起救人的就是她的大儿子,叫岑华明,现在在慈溪浒山城区当保安。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岑华明。他说,当时确实是他和张仕龙一起救孩子的,两个孩子都是本地人,一个是王家的孩子,一个是戚家的孩子,现在都有十七八岁了吧。
中午11时左右,记者终于在新浦镇老街路找到了相邻而居的戚家和王家。
“是你吗?太谢谢了,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见到张仕龙,两家孩子的父母都惊喜不已。如今,王家的儿子彬彬已经18岁,戚家的儿子明明也已17岁,两个孩子现在都上中学了,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一番叙旧后,当张仕龙说出自己要归还800元钱时,大家都开始推托。凭着11年前的一点记忆,张仕龙感觉送钱的老人不是孩子的爷爷就是孩子的外公。但两家的老人都说记不清了。
最后,明明的妈妈表示,事隔多年,大家都记不清当时有没有送过钱,但即使送了800元钱,也是一点心意,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拿回去的。临别时,明明的妈妈一再要求张仕龙留下联系方式,她对张仕龙说:“将来儿子结婚的时候,我还要请你来喝喜酒呢!”
几番推托之后,张仕龙只好求助记者:“11年了,我拿着这笔钱心里不安。希望这笔钱能够给最需要它的人。”于是,当天下午,通过记者牵线搭桥,张仕龙联系上了慈溪市慈善总会,把这笔“感恩钱”交到了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手中。 (宁波日报 记者 杨绪忠 通讯员 陈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