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春节刚过,记者带着“用工荒”疑问,走访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义乌。
位于香山路上的义乌人力资源市场门口人头攒动,上千人举着各种自制的牌子前来招工,无数应聘者穿梭其中。五花八门的工种高到部门经理,低到体力劳动都有。招工场面酷似大型庙会。
显然,早早赶来招工的企业,希望将技术熟练、工资开价合理的应聘者抢先拉到自己的门下。一些老板干脆开着奔驰轿车来到市场,以示实力。早有心理价位的应聘者,则比了又比,看了又看,迟迟不肯拍板。招工者的微笑和苦口婆心,早已不为应聘者所动。收入,单、双休,包吃包住等待遇,已成为应聘者不可动摇的谈判条件。
在市场二楼的办公室里,正在节日值班的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书记、副局长季孝义,对这样的交流人气感到欣慰。他对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用工荒”说法觉得不可思议:“义乌招工,这些年来都这样。为什么今年就被说成‘荒’了呢?如果‘荒’的话,就意味着义乌30%的企业都应该关门了,没人去打工,没人去劳动,这才叫‘荒’。而义乌的大企业在市场上每天可以招到100多人。很多应聘者慕名来到义乌。”
据2009年底统计,义乌已有企业2万多家,外来人口110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义乌人力资源市场所有服务全部免费,实现纯公共就业服务。过年前,市场还主动出击,组织了20多家企业,分3批外出招贤。一批到陕西,一批去贵州,一批到了云南。通过宣传,一些企业刚过好年就有应聘者登门,最高一天就有47人。
针对节后用工紧缺状况,季孝义这样解释:“这还不能用‘用工荒’来讲。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有的企业还没有上班,老员工还没有回来,一些企业过了元宵,甚至更晚才开工,不存在“荒不荒”的问题;另有一些企业外贸任务紧张,临时需要招一批人,马上要到位的,这样招会困难一点。但义乌老板也很聪明,他们会动员老员工带新员工。这样做,老员工薪酬待遇就不同,带一个人最高可奖励600元。当然,也有低的100元和200元不等。义乌有一家叫百龙的企业,上了一条袜子生产线。需增加300名员工,就动员老带新,最多一个人带了48个人。”
昨天,记者再一次来到义乌人力资源市场,招工和应聘者已经明显减少,由于不少企业已经开工,留下的招工者,是去年下半年新成立的企业,没有用工基础,企业里条件简陋。还有一些是,因为外贸订单任务重,还想再多招一些人。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从江西九江来的唐先生。他在义乌一个月,共去了5家企业,感觉都不好。原因是招工承诺的收入和实际不一,工作环境和条件太差,有的连卫生间也没有。几个从江苏慕名而来的应聘者,在比较了苏州工业园区和义乌市场后,觉得他们的技能更适合苏州,最后决定打道回府。 (时报记者 王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