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据市疾控中心皮肤科余医师反映,3月22日下午,一位28岁的女青年就诊时说,她两天前因口腔黏膜溃疡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她得了手足口病。经余医师检查,该女青年口腔黏膜有疱疹,手、足部有皮疹,结合病史,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人群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人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致病。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此病在我国常年都有发生,每年3—5月发病率持续走高,5月达到高峰,7月至8月发病逐渐减少。手足口病虽可防、可治、可控,但也必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多有发热症状手足臀部出现皮疹
患儿感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发热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讲究卫生做好物品消毒工作
预防手足口病,应切记“勤洗手、吃熟食、勤通风、晒太阳”。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医生提醒,青年人也应注意,手足口病的发生率虽较幼儿低,但也有可能感染,平时要注意防范。 (衢州晚报 通讯员 毛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