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嗞……”一阵刺耳的电钻声把你从梦中惊醒,懊恼不已。又是邻居家在装修,恨不得冲出去跟对方理论一番。但迫于手上没有“法律武器”,有时候只能忍气吞声,蒙上被子。
现在,那些长期被装修噪音困扰的市民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记者昨天从杭州市环保局获悉,新版禁噪条例——《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将于4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每天的中午12点到14点,晚上8时到次日上午8点,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居民住宅的建筑物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违者罚款200—500元!
场景一:刺耳电钻声好比钻进脑子
昨天一早,一阵剧烈的电钻声突然从头顶响起,睡梦中的黄小姐差点从床上蹦起来。
黄小姐家住逸天广场小区某幢11楼,在体育场路一家写字楼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回家睡觉一般都要3点以后,上午是她睡得最香的时候。
昨天上午,实在忍无可忍的黄小姐穿着睡衣,顺着声音从11楼爬到12楼、13楼……一直走到18楼楼顶,逢门就敲,但还是找不到噪音来源。她又跑到隔壁那幢楼想再找找看,楼内的扫地大妈终于帮她找到了原因:“早上我看到9楼的装修工在哐哐当当敲个不停。”
果然,当黄小姐走进9楼一户人家时,里面一帮装修工正在忙活,主卧里有人在钻天花板,墙土屑末纷飞。“吊顶,估计要弄一个星期。”装修工的一句话差点让黄小姐当场昏倒:“本来买精装修的房子就是为了避免装修烦,没想到还有人会吊顶。”
上午睡眠保证不了,晚上根本没办法工作,周末还要考试,黄小姐觉得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上夜班的,早上需要睡觉。我知道你们也要赶工程,其他声音也就算了,电钻钻起来我实在吃不消。大家帮帮忙,你们上午11点之前能不能不用电钻?”
看着黄小姐几近哀求的表情,装修工想了想之后答复说:“我们尽量。”
场景二:不停歇的二次装修烦煞人
这段时间,二手房市场又开始火爆,“二次装修”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家住城西某老小区的王先生也成了装修噪音的“受害者”之一。
“我住的是老小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房子都转手了,二次装修的几乎一年四季不断,从早到晚都有,原来的老居民都被折腾死了。”提起装修噪音,王先生就皱起了眉头。
王先生有午睡习惯,因为晚上经常要加班。但每次好不容易睡着,总是会被四面八方的装修声吵醒。装修一次也就忍了,但不少住户装修的频率比换衣服还勤,一年要装修两三次,一会装修洗手间了,一会有装修厨房了,有的连阁楼都得折腾一番。
可怕的是,装修还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看到别人家装修了,其他人也会跟进。一时间,整个小区成了“装修市场”。
“我记得有一个邻居做得蛮好,要装修之前,挨家挨户来和我们打了声招呼,问我们什么时候在休息,他尽量错开,之后也的确没怎么大干扰。”王先生说,“其实这也是一个大家彼此体谅的过程,事先多沟通总是没错的。”
对策一:事先签订装修协议
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施经理,掌管着200多户别墅区住户的“清静”。她告诉记者,在他们社区如果有准备装修的住户,必须先和物业签订装修协议。在协议上,就明确了装修时间段只能在上午8点至18点。
同时,在白天允许装修的时间段内,如果影响到其他住户的休息,物业人员接到投诉后会直接上门去协调。如果装修住户不听,物业就会直接把装修队拦在小区外,不让他们进场。
对策二:不听劝告就停电停水
启真名苑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如果有居民投诉装修噪音,物业一般会让装修的人家停工或者调整施工时间。如果不听劝告,物业会关上电闸。不能因为一户人家装修,影响大部分人的休息。
物业工作人员说,同一幢楼的邻居,他上白班,你上夜班,生物钟可能不一样,但大家都要学着体恤对方,尽量不影响邻居的休息。如果要装修,最好在施工前先向邻居们做个了解,尽量“错避峰”装修。
对策三:直接打110或12369
紫庭花园社区物业钟经理告诉记者,一般他们处理装修噪音的办法是先协调,协调不成就让被打扰的住户打110或打12369环保投诉热线,请执法部门来处理。现在有了法律规定,今后处理起来可能会更顺畅些。
●新规
4月1日起,每天12时至14时、20时至次日8时禁止装修噪音,违者最高罚五百
《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经过重新修订的《管理条例》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装修噪音进行了新规定。
《条例》明确规定,每天12时至14时、20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居民住宅的建筑物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段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如违反这条规定,可以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在新条例实施前,对于扰民的装修噪声污染并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一般小区装修噪声扰民,主要通过3种途径解决:邻居之间协商;协商不成,再由社区、物业出面协调;协调再不行,居民直接打110投诉。
但一旦碰到蛮不讲理的装修户,大家往往无计可施。从4月1日起,大家就可以拿起手上的法律武器给自己撑腰了。
记者 洪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