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海宁发现浙北地区良渚显贵大墓。(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03月27日讯历经20年编写而成的我省文物巨著《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由省文物局首次公开发布。
此书全面记录了浙江省10892处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位置和现状,堪称浙江史上最牛“藏宝图”。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编辑委员会执行主编陈文锦说,这本文物地图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基础上出台的。汇集了我省历次文物调查、考古发掘、科研的成果,是有史以来我省研究不可移动文物资料最为齐备、信息量最大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和研究著作。
“这是一项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程。”陈文锦解释,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撤区并乡建设,使得之前登记的一些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缺失。“一个县划了四五十个乡,村镇的名字也改了,或者突然多了好几条马路,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核查信息。”
宁海县文物办的工作人员陈宁对此也深有感触。“以前我们用的都是传统的方法,比如拿一个小山包作为基准点。过了一两年,小山包被移了。基准点消失以后,就很难再找到那个文物点了。”陈宁告诉记者现在情况好多了,从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起,开始用GPS,可以当场精确记录文物点的经度和纬度,“这对今后地图集的更新应该很有帮助。”
记者在翻阅中发现这本地图集囊括了浙江省内重要的古建筑、古代遗址、墓葬、石刻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文物“家底”,既收录了岳飞墓、保国寺、秋瑾故居、诸葛长乐村清明居等广大市民熟知的历史文化名迹,也详尽解说和标注了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前山土墩墓等大型古墓葬群。对部分城市中的文物点还另附小图,清晰画出了坐标。根据前言介绍,图集收录文物点10892处,其中古遗址2622处,古墓葬1428处。
这样一册图文并茂的“藏宝图”,会不会变成盗墓者的“寻宝图”呢?对此,陈文锦摇摇头:“不用过分担忧,正面的意义更大一些。文物点上了地图集以后,各地政府的文保意识应该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点,只有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文物位置和价值,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建设部门规划、选址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尽可能的避免生产过程中造成对文物破坏,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