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儿子近段时间表现好了很多,不但跟他原来‘社会上的朋友’断绝来往,而且还准备去找工作。”日前,魏塘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接到社区矫正对象杨某监护人徐某的电话。近年来,魏塘司法所在实行“三色”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机制,人性化管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正途。
据了解,杨某是魏塘街道魏中村人,因盗窃罪被判刑。由于当时杨某是一名未成年人,被列为社区矫正人员,并被归入红色预警管理范围之内。刚开始对他进行管理时,杨某表现一般,并且仍然出现与他所指的“社会上的朋友们”混在一起的情况,还经常夜不归宿。
针对杨某出现的问题,魏塘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除了对其加强管理外,还要求他的监护人徐某密切关注其生活细节。为了让儿子早日走上正途,徐某也积极配合,每个星期至少3次向魏塘司法所报告儿子的去向和表现。在此过程中,每当徐某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便同她一起给杨某做思想工作。一段时间的矫正管理后,杨某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并且产生了要找工作的念头。
除了加强与监护人、矫正对象的沟通外,魏塘司法所还对矫正对象开展人性化管理,帮助指导其就业,对生活中有实际困难而无法立即解决的,给予联系救助等,戚某就是其中一个受助者。他曾因犯抢劫罪被判死缓,由于在监狱里改造时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并提前回家。去年,戚某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但因为早产了1个多月,两个小孩心肺功能发育不健全,在出生的第二天就被转到了嘉兴第二医院进行救治。当时,戚某生活比较困难,东拼西凑才凑了8000元钱,但两个小孩在嘉兴医院一天的治疗费用就要近千元。
得知此事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立即多方联系。几番努力后,戚某所在的村委会借给他2000元,补助1000元;街道民政办为其申请到慈善救助2000元;司法所爱心捐助500元。通过关心、爱护和帮助,温暖了矫正对象戚某的心,他表示要重新做人,好好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魏塘司法所所长沈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会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劳动就业指导,并计划针对从事农村种养殖业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技术结对活动,帮助矫正对象重建就业信心,助其顺利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