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3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他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两年来一直用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帮助着西部的孩子;他有严重的胃病,却时刻牵挂着西部孩子的衣食;他说大学生应该为社会做点实质的事情……上周末,他又募集到了10多箱书籍和文具,但面对有些高额的运费,他有点犯愁了,但仍然坚信:“我一定会把它们寄出去的!但我不想永远一个人在战斗!”
一些麻烦的问题
“李娟老师告诉我,他们那边现在最缺的是课外书。我便有了‘小学一日捐’的想法。如果宁波这边的每所小学都捐献一些,他砂小学都可以建一个图书馆了!”余耿学开始了奔波于宁波各个小学的日子,向学校的领导说明他砂小学的情况,并提出了捐助课外书的想法。
“由于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做,不隶属于任何组织,所以很多小学对我不信任,态度比较冷淡。现在同意捐助的学校只有两家,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小学和江东区李惠利小学。”余耿学的语气有点失望。
“我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的问题。这批捐助过来的图书,运费加起来最起码得七八百。我通过每月勤工助学省下的198元,再加上周边同学的捐献,这次应该能顺利寄出,我担心的是以后每次募集物资的运费。”余耿学表示。
一份来自湘西的求助帖子
余耿学,宁波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身为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会员,他时刻关注公益事业。2010年3月10日,他在浏览红网论坛时看到这样一则帖子《湘西龙山县他砂乡小学,望得到爱心人士的关注》。
“发帖人名叫李娟,是湖南龙山县他砂小学的一名老师。”余耿学向记者表示,“简陋的教室,破旧的衣服,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看了让人心酸。”随后他便通过网络找到了发帖人李娟。
“本来我是怀着一颗好奇心找她的,但后来却被李娟老师深深地感动了!她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而是选择了距离县城3个小时车程的大山,做了他砂小学的老师。”余耿学愈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帮助这座湘西大山里的小学。
一个人的慈善战斗
“那群孩子一年到头没有一件新衣服,孩子们很勤劳,可衣服却永远是脏的,因为他们下地、放牛,下雨、晴天穿的都是同一件衣服。”余耿学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余耿学老家在嘉兴,那边的服装厂很多。今年寒假,他从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中挤出一部分,从当地的一家服装厂廉价购进了六十件半成品积压T恤,准备拿到学校做点小生意。
“这批衣服正好可以让孩子们拿来做校服,至少看上去整齐多了。”回校没多久的余耿学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3月17日,余耿学通过宁波大学双桥中通快递,自费70元将60件T恤全部寄往了他砂小学。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得知余耿学最近胃病经常发作,可他并没有去看医生,主要还是由于生活费紧缺的问题。
为了弥补援助经费紧张的问题,余耿学从上周开始做起了家教。从江北校区到汽车南站附近的家教点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来去全凭一辆自行车和一张地图。
“我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西部的那些孩子,我不想永远是一个人在战斗。”余耿学将他砂小学的图片做出了视频发布到网站上,以便引起更多社会人士对西部的关注。他还创建了“浙江大学生支持贫困地区”的QQ群,为暑期他砂小学的支教计划打下基础。
在他的联络下,重庆西南大学爱心协会已经开展了针对他砂小学的捐助活动;长春、合肥的两位网友也分别向他砂小学寄去了衣服和文具。“我想先以杭州和宁波的高校志愿者为依托,进而对西部地区进行定向的“三支一扶”活动。我知道这个计划的实施难度很大,但我会努力,会坚持!”
一股流淌在甬城的大爱
3月26日上午,在余耿学的不断倡议下,宁波市育才小学举行了一场针对湘西他砂小学的募捐活动。“27号中午的时候,校长通知我去取东西,说东西还比较多,需要打个货的过去。当时非常激动!”余耿学给记者看了募捐用品,整整十大箱。有书包、铅笔盒等文具,还有一大堆课外书,现在都堆放在他的寝室。
前几天,余耿学在百度“宁波市”贴吧里面发了一条倡议捐助的信息。这几天接二连三地接到有捐助意象的市民的电话。“有北仑的、海曙的、奉化的,他们都表示愿意将自己闲置的一些图书,衣服等物件给捐助出来。“甬城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在爱的名义下,再大的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
据悉,他砂小学四年级学生向卓娅日前向余耿学发了一封求助信:“哥哥,帮帮我吧!爸爸不管我,奶奶年纪大了,我真害怕她离我而去!我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期待你的到来!”“上个周末,李娟老师回到县城后,给我传了这份信件的照片。我们教育学院的分团委老师看到图片信后,很是震撼,答应只要收到信的原件。立即会组织团委内部的捐助活动,并帮我解决邮费的问题。” (时报记者 马丽飞 大学新闻社记者 臧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