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羽
关于国家统计局的房价统计之争尚未尘埃落定,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又为“被降”的房价带来新困扰。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相比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去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1.5%”,上述报告的监测结果显然更接近公众的直观感受。
终于看到了一个让人不会那么敏感的数字,这个数字不管本身准确与否,至少比此前统计局的数字有些“食人间烟火”了。当初,看到统计局抛出1.5%的涨幅时,公众的普遍感受是:是否点错了小数点?不知统计局为何如此匆忙地抛出这个数字,要知道数字是给公众看的,数字不是简单告知的信息,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数字一定会引起公众的质疑和反感?
虽然,在面对广泛质疑时,统计局也作出相应的回应,但说句实话,统计局的回应在现实房价的飞涨面前是乏力的,即使统计局有种种说法——或是统计范围的原因,或是统计方法的原因,但是数字毕竟对应着现实。当数字远离人们的生活感受时,人们产生的只能是“被降价”的感觉,绝对不会罔顾现实,相信数字是真实的,并调整自己的怀疑单纯地相信数字,人们当然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在一个权利意识苏醒的社会,人们不会如此自我忽视。
现在,国土资源部下属的机构已经作出了新的数据统计,这个数据统计与统计局此前的结论相去甚远。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或者是统计方法的区别,或者是统计数字来源的差别。但是,无论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惊人的差距让人们看到了统计局数据的缺陷——如果是数据真实性的问题,为何不验证?如果是统计方法的问题,为何不事先作出选择?既然,国土资源部下属的机构能够做出符合公众预判和实际感受的数据,难道统计局没有这个能力?
争议既然存在,数字也就表现出打架的“姿态”。好在,这次数据打架并不会导致人们认知的模糊,反而是让人们对事情的真相有了进一步确定的可能。此次数字针对的事实并没有远离公众的感受,人们可以从生活的感受出发,从可以接触的多方面的信息出发,对两个数据的真伪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当然,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是否一定是精准的,还有待核实,我们只能相信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些不断更新的数据,有助于房价涨幅真相逐渐清晰。
房价涨幅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情绪,如果涨幅数据失实就可能导致公众情绪更加郁闷——本来,买不起房子已经够郁闷了,现在数据还在说房子没有涨,这不是让人们连个抱怨的借口都没有吗?更重要的是,如果房价涨幅失实还会影响到政策的针对性,有效的政策一定是针对现实问题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如果现实靶子都不够清晰,如何让政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效果?其实,在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不仅房价涨幅是模糊的,房价的构成,保障性住房的开发,都是一个个需要逐渐清晰的数字。期待更多的机构可以本着客观与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逐渐把这些事关房地产发展的数字反映清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