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纲要》的提法是,到2020年,我国有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样的提法过于模糊。我认为,到2020年,中国必须有世界一流大学。”昨天上午,在“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眎依凡的发言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他认为,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可以成立类似美国常青藤的盟校,让“长三角大学联盟”真正打造出中国的世界一流高校。
“高校合作”是今后方向
在本次论坛上,“高校合作”是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而两省一市的教育官员也不约而同提到了高校的合作。
“两省一市高校的合作,近几年正在不断探索中,比如引进上海高校来浙办独立学院、引进上海和江苏高校来浙自主招生等等。”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希望,上海和江苏的211高校能创造条件,让浙江的高校领导去挂职锻炼,学习高校管理和建设的相关经验。此外,建立合作平台,让高校中层和学科专业骨干参加培训,学习上海和江苏的经验。
浙江高校八成为本地生源
“促进教师在学校间的交流与讲学,是实现学术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提议,江浙沪三地高校,可以尝试互聘部分教学效果好或优势专业的教师,“这将有利于打通学术壁垒,促进真正的学术自由,同时也使在校学生获得更多优秀教学资源。”
在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眎依凡还公布了北大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上海高校本地生源的比例占65.7%,本地生在上海就业的比例为88%,浙江高校本地生源和就业人数的比例为83.4%和89.1%,江苏高校本地生源和就业人数的比例为90.6%和95.1%。
“这一方面说明,长三角地区保证了本省市学生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吸纳和开放度不够。”眎教授认为,长三角地区还应该放开视野和胸襟,为全国甚至全球学子提供求学深造的机会,为长三角未来发展积累人才。
□通讯员 周洪波 记者 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