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自从去年春天,杭州外国语学校大预班的一支赴云南支教队伍成功赴云南支教后,杭外的保送生们便应承了光荣的支教传统,最快下周就要出发了。
已经确定保送清华大学的王克一,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很是兴奋。这个杭外第一个志愿者社团的创始人,最新头衔是:新一届支教团队的总操盘手。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支教团队更庞大了,运作方式也更多元化。
“僧多粥少”,一队变四队
“去云南支教!”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在大预班一传开,就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大家纷纷报名,结果人数一下子就蹿到四五十人。这让王克一又喜又忧,喜的是同学们对于做志愿者报效社会的情绪那么热烈;忧的是,上届支教的学姐告诉他,云南的小山村根本接待不了这么多人。
“这可怎么好?”克一心中犯起了嘀咕。事实证明,王克一这种担心根本是多余的。他的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策划起了新的项目:胡高博同学通过国际化运作的梅尔顿基金会,联系到了安徽黄山市的一所乡村小学,准备在那里开展留守儿童教育课程;董丽文同学联系上了温暖1+1助学组,预备到贵州省从江县爱心助学。
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身兼校学生会主席的克一也坐不住了,他想到自己的家乡丽水,相对浙江其他地方落后,深山中的小学更加封闭,于是他联系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地的学校非常希望来自杭州的“小老师”们,可以给孩子带去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么一来,原来一支云南支教小队,成为了拥有四只小分队共31人的支教大军。
云贵支教,任务最重
王克一告诉记者,虽然他们这四支队伍的主要任务都是支教,但是针对当地的情况,他们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差异化预案,有的放矢:
云南景洪的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条件困难。早些时候,学校里唯一的数码设备——一只影碟机还让人“顺”了去。所以克一他们决定,这次去要给学校捐一个数码相机,并帮助建一个图书馆,制定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或许还要帮他们制作一批书架。”
赴安徽白际村的学生,计划就不一样。那里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留守儿童很多,而配备的老师少,学历很低。所以这支队伍,支教是重点。同学们准备给孩子们带去礼仪课、手工课,还特别针对当地的民俗,开一门风筝课,让孩子们又动手又动脑。“不过心理辅导还是重中之重,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是很重的。”负责人金秋实说,“我们准备家访,关注他们生活的细节。”
而前往贵州支教的团队,任务最重。“西南遭遇了大旱,情况相当困难。我们在新浪网站上看见孩子捧着脏水解渴,真是难过。”王克一说,针对贵州的情况,同学们考虑了很多方案,像联系分销商、打井、送水车等等,都基本由于当地恶劣的环境和交通而被一一否决,最后大家决定捐一批净水设备。“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克一说,“但我们会努力的。”
丽水的学校基础设施不错,但学生缺乏视野,保送生们给丽水孩子的“礼物”,就是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实地赶赴丽水之前,保送生们先与当地的孩子通了信,第一期的信件交换已经完成。“这样,小朋友之间都能交到笔友,增进了解。”克一说,下一步他们还希望启动交流计划。
保障安全,又签协议又买保险
站在去年学长学姐所带回的经历与经验的“肩膀”上,王克一他们这批学生,对各方面的问题想得更周全了。“去异地支教,安全第一位!”王克一的眼中透出一股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学姐曾告诉他,去年他们去云南时,当地乡亲们很高兴,又是劝酒又是夹菜的,虽然他们没有喝,但当地送他们的司机喝高了。后来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司机硬是把车开上了盘山公路,把孩儿们吓得魂飞魄散。
鉴于此,王克一他们起先决定拟定一份安全协议,让每个小队的领队和队员签字。后来,他们还觉得不完善,就专门咨询了律师,把协议做成一份免责声明,还需要家长签字。
最全方位的考虑是,在这份安全协议上,还附有购买保险的选项,所有队员都选择参保。“有了这样一份保障,大家心里就能踏实一点,做事胆子也会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