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杭州市卫生局、杭州市健康办、杭州市疾控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公共卫生论坛——公共卫生国际化战略杭州论坛。来自国内外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如英国卫生部首席卫生官利安姆·唐纳森爵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席医官珍妮特·杨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学院院长葛菲雪教授、中南大学公共卫生院院长肖水源教授等。
论坛上,控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餐馆、酒吧禁烟反而更赚钱
唐纳森爵士是英国卫生部第15任首席卫生官,自从1998年以来,他就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在英国,他定期向政府提供各种促进公众健康的建议,控烟是首席卫生官的一项重要工作。1950年,第一任卫生官就提出要控烟。当时,英国吸烟人口的比例达70%-80%。他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烟草和肺癌发病率有很大关系,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了热烈、广泛的讨论。很多医生纷纷放弃吸烟。之后,他们的肺癌、心脏病发生率都大大下降了。
“现在,英国的吸烟率下降到了20%。”唐纳森爵士说,进行控烟工作时,他时常听到两种反对的声音。第一个反对声来自某些行业,如餐馆、酒吧等,认为控烟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些地方变成无烟区,反而有更多人去消费,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另一个反对的声音来自吸烟者本身,认为政府禁烟干涉了他们的自由。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吸烟行为正在侵害其他人的健康,强迫别人吸二手烟,这对别人更不公平。
烟盒包装上的警示语起不到劝诫作用
“美国、英国、日本的吸烟率都在下降,而中国的吸烟率却居高不下。”国家控烟办副主任姜垣研究员透露了一个数字,2009年和2000年相比,中国的卷烟产量增加了40%,卷烟产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香烟相关疾病的增加。
姜垣说,今年3月1日起,杭州也加入了控烟的行列,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不过,城市禁烟了,吸烟者却不愿意戒烟。国家控烟办对北京、上海在内的七个大城市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的人想戒烟。尽管不少医院都开设了戒烟门诊,却门可罗雀。
他认为,和国外相比,烟盒包装上的警示语言不够“触目惊心”,对吸烟者难以起到劝诫作用。比如,同样是“中华”烟,国内销售的包装只在侧面写了一行毫不起眼的“吸烟有害健康”。国外的情况完全不同。比如,在泰国销售的“中华”烟外包装上有50%的图形警语,上面画了一个巨大的骷髅,警告人们吸烟等于慢性自杀。
另外,国内好多年轻人结婚时都喜欢用“红双喜”做喜烟,因为它的名字彩头好、吉利。然而,在香港,这种香烟包装上印上了“吸烟会导致阳痿”的忠告。“想一下,如果烟盒上有这么一个阳痿的标志,谁还愿意用这个烟作为结婚的喜烟呢?” (据每日商报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施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