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普陀山梵音洞景区的公交车停靠在一个篮球场上,这个篮球场是“普陀山好炮连”的,紧挨着篮球场的便是炮连的营房及驻舟73233部队的军史馆。为了让梵音洞景区有个更便利的停车地点,“好炮连”心甘情愿地把篮球场让出来,等到游客散去后再打篮球。
73233部队某海防营驻守的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部队的防区营院连着寺院、号声伴着钟声。面对这个特殊的环境,官兵们始终坚持社会治安共防、优美环境共治、文明风尚共树、老弱病残共助,走出了一条富有普陀山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双拥新路,被驻山群众亲切地誉为“普陀山保护神”。如今,他们又以“一个免费茶水站、一把便民服务伞、一个活动书报亭、一支义务巡诊小分队、一支治安行动小分队、一支应急小分队、一支文艺小分队、一群义务导游员、一群法制宣传员、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十个一”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充分展示爱民助民的道德风范。
免费茶水站,滋润人心悄无声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好炮连”的官兵们就会很忙碌。一大早,他们就把两个茶水桶搬到停车场,一个装着凉开水,一个装着茶水,免费提供给来往的游客,让客人们消暑解渴、小憩片刻,一直到傍晚才收摊。
说起这个茶水站,那可是有年头了,军史馆里陈列的老照片上就有这一幕——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战士们放上几把木椅子、拎着热水瓶招呼游客们喝茶休息。如今,免费茶水站也“与时俱进”,越来越“现代化”,热水瓶已被自动电茶炉取代。官兵们还专门为茶水站设计烧制了陶瓷饮水杯,洁白的杯身上印着淡绿色的“身居佛国、传播新风、驻守景区、服务人民——普陀山好炮连”的字样,简洁大方。好炮连指导员袁小华说,他们曾经用过一次性纸杯给游客泡茶喝,后来发现游客们用纸杯喝热茶不太方便,而且喝完后乱扔的纸杯污染了景区环境,所以便考虑用陶瓷杯。大家的积极性十分高,一名战士利用老家的关系一口气烧来了500只,在游客面前一亮相,效果极好,有些游客还想要一个留作纪念。
茶水站茶叶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一位福建籍军官的父母就是茶农,于是茶水站的茶叶就由他免费提供了。来普陀山的香游客很多是福建人,官兵们拿出福建茶待客让他们倍感温馨。游客们都知道这里有个茶水站,会特意找过来,公交车驾驶员也常来续茶水,和官兵们聊聊天。免费茶水站的服务册上写满了好评:“官兵们服务态度真好,茶水站的茶真香。”
这里成为游人休憩的港湾,因为这里不仅有免费茶水站,还有流动书报亭、便民服务伞。普陀山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夏季。海防营特意为游人定制了“便民服务伞”,放在指定的位置供游人使用。木质长柄的雨伞结实耐用,上面还印有“温馨提示”,蓝色的伞面像是为游人撑起的一片小小晴空。
不少游客说:“普陀山在变,茶水站在变,雨伞在变,但炮连官兵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始终没有变。”
穿军装的导游,只有普陀山才有的风景
“游客,你们好,我是好炮连的义务导游,让我陪你们游览梵音洞景区好吗? ”穿着笔挺军服、挂着义务导游证的李卫华是海防营众多义务导游中的一员。每到休息日,他和战友们就向游客推荐自己,免费提供导游服务。穿着军装的导游,也许是只有在普陀山才能看见的风景。
李卫华说,这些年来,他们从来没有遭到过游客的拒绝,每次他们介绍自己时都受到热烈欢迎。上个星期,李卫华接待了一个10多人的旅游团,当得知李卫华和他们一样也是河南人时,游客们高兴得不得了,双方有说不完的话,都希望李卫华多陪他们走几个景区。尽管每次都得占用节假日,每次都十分辛苦,但李卫华的心却是充实而快乐的。这种感觉不是李卫华一个人的。
每年新兵来到海防营“好炮连”,第一个任务便是接受“义务导游员”的选拔。为了当好义务导游员,官兵们十分用功,他们手头上都有厚厚一叠普陀山景区导游词,各个景点的介绍要做到烂熟于心。有些官兵还会跟在旅游团的后面,观察学习专业导游的介绍和语气神情,然后回来细细揣摩。为了帮助义务导游员成长,73233部队常邀请旅游部门的专家为官兵们上课辅导。有些义务导游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闽南话、英语简单会话。义务导游们越来越专业,有时还会被普陀山专业导游打趣说抢了他们的饭碗。“义务导游”们做的事不仅仅是介绍景点,每逢旅游旺季和岛上重大节日,他们还会到车站码头帮忙,带个路、拎个包、扶老携幼,游客们会竖起大拇指说:“解放军好啊,没有忘本。 ”
的确,同普通的导游相比,他们更像陪伴者,为旅途添上温暖的色彩。
应急小分队,保护佛国常安宁
“好炮连”的官兵都记得去年1月20日的那场火灾。当天下午,官兵们正在操场上训练,突然发现不远处的祥慧庵附近冒出青烟,并听到有人在喊:“着火了!着火了!”官兵们迅速往出事地点跑去,据海防营教导员朱今飞回忆,当时从训练的操场赶到出事地点大约只用了32秒。到了现场发现,火势已经漫延开来,由于这一带茅草很多,如果控制不住,大火很快就会烧到山上的树林。官兵们迅速清理茅草,扑救火焰,等到驻扎在5公里外的消防队赶到时,火势基本被控制住了。当地的百姓说:“幸亏有部队,否则火就烧大了。”
这样的行为对官兵们来说,其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插曲。驻扎在普陀山的海防营所有官兵,早就自觉地把自己看作一支应急的力量。不仅是抢险救灾,在维护秩序、保障安全方面,他们也始终走在前列。每逢节庆、香会期,普陀山上香游客拥挤,容易出现景点秩序混乱的现象,甚至可能发生踩踏事件。这时,营部就会派出执勤小分队,在景区的山道和主要通道上手拉手组成人墙,保护群众的安全。去年农历六月十九,普济寺前人山人海,一名中年妇女被挤得晕了过去,执勤的官兵看见后,立刻抽出3名战士,一个人背着她,两个人在前面开路,在拥挤的人缝中一点一点挪出来。事后,朱今飞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救得快,当时人那么多,说不定就被踩伤了。”
朱今飞说,从2006年以来,海防营共参加执勤1200多人次,先后帮助11名困难游客,抓获8名扒手。他笑着说:“我自己也抓了一个呢!”
义务巡诊员,仁心仁术保健康
在“好炮连”,仁丹、风油精等消暑、急救药品是哨兵上岗时必带的物品之一,为的就是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义务巡诊小分队都会备上一些常用药,到景区、社区、寺庙等地为群众送医看病,营区周边的群众有点头痛感冒等小病小痛,都能得到及时医治。
去年5月,一名十来岁的孩子在等车时,爬到护栏上玩耍不小心摔下来,背上的肌肉都掀了起来。看着孩子的伤势,妈妈和奶奶急得直哭,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站岗的哨兵看见了立刻叫来卫生员,快速处理伤口后,把孩子送往普济医院。去年6月,炮连战士吴翔宇在巡逻中发现一名中暑的游客,当时情况十分严重,吴翔宇马上叫来战友把他送往医院,事后,患者十分感激。还有一次,夜宿梵音洞寺的福建香客患急性肠炎,上吐下泻,疼痛难忍,急需治疗。又是海防营的义务巡诊员第一个得知情况后赶了过去,很快就把病情控制住了。
多年来,义务巡诊员们坚持定期到营区周边的寺院、居民区,为年老的师太、居民检查身体,如果有人生病了,巡诊员们还会上门去照顾他们,帮他们取报纸、送书、抓药……周边的百姓都把官兵看作亲人一般。
琐事小事,体现爱民情怀
海防营还利用自己的军史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成立法制宣传小分队,向群众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科普知识;成立文艺小分队,自创自编,走村进户为群众进行演出……他们以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着官兵为民服务、建设和谐景区的热情,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经渗入到普陀山的风景中,成为一个独特的美丽画面。
73233部队政委张宝藏说,以“十个一”为抓手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既增进了军政军民关系、融洽了感情,又丰富了景区建设的内容,更增强了部队官兵的道德水平。官兵们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发现了更多的自我价值,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张宝藏认为,“十个一”活动的内容其实都是一些很琐碎、很细小的事,但它体现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一片爱民情怀。 (舟山日报 记者 庄列毅 程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