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城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今年背街小巷改善计划近日已经出台。据上城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透露,目前该计划已得到市有关部门批复,现正在进行设计会审,预计年底将全部完成改善任务。
据了解,上城区开展背街小巷改善工作已有五个年头。五年来,该区共改善了491条背街小巷,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优化了居住环境,切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今年上城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计划完成77条、总长达2.1万米的背街小巷改善,预计投资5170万元。其中33条是中山中路有机更新整治巷道,将采用基调对接的办法进行整改;其他44条背街小巷将进行综合改善,进一步优化交通、完善城市家具配套设施等。
改善工作主要是在四个字上做文章。一是在“补”字上体现实质。以“拾遗补缺”为手段,对前五年未整治的“零星”项目,一方面通过街道社区蹲点调查、入户倾听、发放表格等形式,拉网式征求沿线居民、单位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市区两级积极开展与相关指挥部、管线单位全程跟踪沟通,双向启动计划对接,平衡协调好百姓需求与地块发展,力求做到计划全面到位、内容不遗不缺,抓好统筹改善。二是在“尽”字上下功夫。具备条件的应改尽改、可创造条件的能改尽改,是改善工程的目标,特别是对一上一下两个项目,尤为突出。一上是指上改下,今年将把缸儿巷、光复路等23条街巷杆线整改到位;一下是指地下管网改造,对18条街巷管线进行更新提升,解决相关区域自来水进不来或污水出不去的状况。三是在“谋”字上凸显宗旨。坚持开展调查阶段问需于民、设计阶段问计于民、施工阶段问情于民、验收阶段问绩于民的“民主改善四部曲”。四是在“细”字上做好文章。在调查、设计、公示、施工等全过程,坚持广开民主参与渠道和精挑施工设计队伍、严密材料筛选把关、严格质量验收整改的“1+3”改善流程,采用“单线推进,集中完成”的作业方法,把开工选点、施工期限等要素与周边庭改、公改、危改、地块等项目实施穿插和链接,把建设阵痛最小化与工程质量最优化统筹起来,确保在细节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