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4月10日傍晚,夜幕渐沉,黄岩区农村电影放映员陈林江带着儿子兼徒弟、助手陈峰,来到宁溪镇五部村,准备为村民放电影。
搬箱子、拉幕布、摆投影机、放音箱,父子俩各司其职。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村民们也到齐了,操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群。故事片《血战陈庄》和越剧《桐花泪》先后上映,村民们看得有滋有味。
黄岩区共有5支电影放映队,放映员们常年穿行在乡村,为村民播放电影。不少村民说,“电影下乡”照亮了农村夜生活。
近几年,黄岩区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作为一项持久、常态化的送文化下乡工作,每放映一场电影,区财政补助180元。此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民长期看不到电影、看电影贵、文化生活单一等问题,受到了农民欢迎。
该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何学利有3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从2005年10月份开始的电影下乡工作数据,电影下到某个村的具体时间、具体片名、观众大约人数等一条条内容列成表格,一目了然:
2005年放映电影1013场,2006年1802场,之后,电影放映场次逐年增加,去年达到2703场。同时。观众人数持续不减,每年均在45万人至50万人之间。
陈林江负责黄岩中西部农村放映,辖头陀、北洋、屿头、宁溪、平田、茅畲、上洋、上郑、富山等9个乡镇的252个村,其中最远的是上洋乡茅岙村,一夜来回要走一百来公里。
“我一年起码要放500场电影。一个村一般要放两场,每场影片都精心挑选。”陈林江说,有一次,他在富山乡的一个偏远小村里播放,村民看了两场电影后兴致仍然很高,纷纷要求他接着放第3场。3场电影放完后,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负责黄岩东部地区6个乡镇248个农村电影放映的夏润训说,有一次,他在澄江街道凤阳村放映电影,事先准备的是一部故事片,后来考虑到该村是有名的柑橘专业村,就先加放了一部《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教片。没想到,片子放完后,村民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重放,结果,这部科教片连续放了4遍。
电影下乡既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也引领着村民精神面貌的转变。村民们普遍反映,一方小小的银幕不仅增进了人际关系,对遏制麻将、赌博等歪风邪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上郑乡村民郑二妹说:“我从精彩的剧情里得到了乐趣,从通俗易懂的科教片里学到了知识,眼睛享受了,大脑里的知识也装满了。” (台州日报 记者 洪和胜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