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的纪念日。而宁波对口援建青川县一镇三乡(即青川县治所在的乔庄镇和黄坪乡、瓦砾乡、茶坝乡)到目前为止,也已过去了600多个日日夜夜,今年8月底将完成所有的134个援建项目(省定27个、自选107个,共投入13.6亿元)。
前日傍晚,记者抵达乔庄镇,沿途望去,沿着乔庄河两岸而建的县城,整齐的安居小区、医院、小学已经在河岸边拔节而起。昨晨,沿河的树上高高低低挂着鸟笼子,人们在底下新修的广场上散步。
在人们脸上,那场大地震的痕迹已经渐渐淡去。县城的每个角落,处处传来重建的声响,透露出新生的希望。
画下的《新的青川》是明亮的色彩
乔庄小学二年级学生戈文成说,大地震袭来时,他正好在校门口。“我害怕极了,女同学都抱在一起哭。”他看见,学校有的房子垮了,有的歪歪斜斜。
这场强震,使整个青川遭受了灭顶之灾。4821人遇难或失踪,大量的房屋倒塌,926公里道路、126座桥梁损毁。而宁波所援建的区域,百姓全部受灾,倒塌房屋近3.5万间,学校、卫生院全部损毁,城镇供水和管网全部损坏,大部分公路毁坏中断。
这里的受灾情况和恶劣的施工条件,让第一次来到青川的宁波援建队伍震惊。
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说:“青川这个地方,对于文学家、艺术家来说可能是山清水秀,但对我们搞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绝对是穷山恶水。”
青川的地形是八山一水一田,风光秀丽,然而,山高路险,几乎是“晴天路当河,雨天河当路”,还经常断电、断水、断通讯。76公里的剑青公路——进入青川的主要通道,记者乘车花了3个多小时,而宁波的援建队伍最初是开了7个小时的汽车。
就在这样的极重灾区,2008年8月27日,宁波正式启动援建工作。为了解决就学难、就医难、喝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市援建指挥部最先开展了学校、卫生院、供水、通村公路等设施重建。去年8月和9月,3个乡的学校、卫生院分别交付使用。
而乔庄小学虽然还未完全落成,但学生已经在明亮的新教学楼里上课。淡黄色的墙体,波浪纹的围墙,学生们三三两两在路边买零食、开心地戏耍着。
记者看到戈文成时,他正在自己的课桌上画着蜡笔画,在他的画纸上,却满满地涂满了明亮的色彩,挺拔的绿色的树,快乐的黄色的鸟。他准备给这幅画起名叫《新的青川》。
援建人带去“宁波速度”和“宁波质量”
毛伟军,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援川项目负责人,昨天下午看着眼前庞大的工地,不停地唏嘘:“在这里建小区、建学校,不知道要比宁波难多少!”
这里是乔庄镇上坪,宁波援建队伍将在这里建起青川最大的一片安居小区,建筑面积超过5.3万平方米。
“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而我们实际的援建时间根本没有两年,连15个月都不到!”史济权说。
青川原本计划在竹园镇异地重建县城,而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青川县城原址重建。原初的援建计划必须重新调整,而援建的时间也被大大缩短。
而对于毛伟军,留给他的时间却连10个月都不到。因为在这个地方之前曾是居住着3600户的国内最大的板房区。去年11月,所有的板房终告拆除,工程得以启动。
毛伟军戏称:“别人的考卷已经答了一半,我的卷子还没发下来。”为了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毛伟军和宁波援建人,创新工作方法,攻难点、抢进度,总规、详规、设计和项目开工一起同步开展,创造了“宁波速度”和“宁波质量”。
一位工程负责人说,以前老百姓说房子是水泥堆里放钢筋,看到我们援建的房子后说,这是钢筋缝里塞水泥。
在乔庄镇入城干道口,一号桥已经横贯两山之间,工人们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在本月底前,入城干道将全线贯通、乔庄河整治主体工程将完工、所有房建项目主体都将结顶、乔庄小学幼儿园也将迎来全面竣工,2010年8月底所有项目完工。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说,现在已经到了援建冲刺的关键时刻。 (东南商报 记者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