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自救
地震突发时,您若在家中,切不可贸然外逃,特别是居住在高层楼房、建筑物密集公寓区等。应立即在居所选择较理想的地方躲避,如床下、桌子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这些地方跨度小、楼房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性好,大多还有上下水道等的支撑,相对来说较为安全。而急忙外逃时,楼顶栏杆、阳台及其上面的花盆以及各种墙体外闪时会倒下砸伤行人。
地震过后,房内人员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已遭破坏的建筑物。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农村由于较少高层楼房,而且场地开阔,地震时可逃出户外,如来不及时,最好也在室内避震。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依靠它们的支撑,挡住砸下的水泥块和砖块等。要注意远离窗户。
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为防止震时门框变形打不开门,在防震期间,如家居安全条件允许,最好不要关门。地震突然发生后,必须抓住时机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以防火灾和煤气泄溢等次生灾害。
汶川地震后,我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校师生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市民也可自行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技能。
户外自救
(1)地震时,我们不主张室内人惊慌外逃。同时,你在户外,切记地震时也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抢救你的亲人。要克制感情避免更大伤亡。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在地震过后,及时抢救亲人、朋友。
(2)驾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3)如果你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自身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带。
(4)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
(5)山区傍山而建的建筑物的居民、村民,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山体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震引起的灾害危害。如果你在山坡,千万不要跟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岗的背后;同时还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对你的威胁。
(6)居住在海边和船上人员,如果发现海水突然迅速后退,比平时退潮更快,退潮位更低,你要注意海啸突然袭击的可能,船上人员要迅速撤离船只到陆上,并尽快向高处转移。
此外,若是条件许可,地震发生时最好到应急避难场所避难。2006年我市就建成了我省首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刺桐公园避难所。2008年以来,又落实经费267万元,建设中山公园、东湖公园、侨乡体育中心,市直9所中小学操场紧急避难场所。地震发生时可就近选择这些场所躲避灾难。
被埋废墟下的自救
地震发生时,若来不及避开,被埋废墟下,应注意用手巾、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还应想方设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待外面有救援人员时方可采取呼叫、敲击物件等方法引起救灾人员注意以及时抢救。在被压埋的期间,还要想方设法在周围寻找水源、食物或代用食物,包括自己的尿液等。此时,求生才是最重要的。
险情发生时的互救
震灾发生时既要保持镇静的心理,更要发扬大无畏和救死扶伤精神,自觉投入抢险救灾。震后救人的一般技术有这几点:
(1)救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内的尘土;暴露胸腹部,如窒息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挖到伤员时,不可再用利器刨挖。
(2)梁柱相互叠压时,要注意对上面重物的支撑。清除压埋阻挡时,要注意保护支撑物。
(3)被救人摆脱危险可借自己力量爬出时,为争取时间,营救人员可依次抢救其他埋压的人。
(4)起吊重物时,注意平稳轻吊,不要造成偏压或撞压,以免造成被救对象受伤。
(5)被埋压人员无法救出时,要进行废墟下面空间的通风,定时向被压人递送食品和饮用水,静等时机再进行抢救。但要有人时常探望,并注意安全防护。
(6)被埋压者脱离废墟时,不能生拉硬扯,应暴露全身,查明伤情,确定受伤类型。经过现场检查、包扎、消毒和急救后,选择适当的搬运方式,再送往震区医院详细检查治疗。
(7)为避免强余震带来的伤亡,处于危险地带的伤员,要立即转运到安全地带。
总之,地震时,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难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