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6日讯张女士的女儿小捷(化名)去年9月份考入了瑞安某职业学校。
张女士说,因为是女儿小捷第一次离家住校读书,所以特地给她买了一部手机,以便联系。但是让张女士感到不解和奇怪的是,这个学期以来,她老是联系不上女儿,能打通却无人接听。
女儿小捷说,不敢在学校里使用手机。张女士事后了解到,早在几年前,瑞安市某职业学校就有一个规定:不许在教学楼里使用手机,学生会成员不定期在教学楼里突击检查,如有发现就当场“暂时保管”,学期末由家长领回。
但是小捷说,在这个学期,如果被发现在教学楼里使用手机,立即由学生会干部没收,并在学期末举行拍卖会,拍卖款捐给慈善机构。
学生:
我们班级已有10多部手机被没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说,这个新校规是今年开学初由学校政教处负责人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政教处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拍卖的价格是五元起价,由喊价高的人拍走。
还有一位学生对记者表示,在一个月前,学校已经组织过一次拍卖会,拍卖的对象是老师。但是具体的拍卖情形她不是很清楚。
该校的男生小茂(化名)也被“没收”过手机。他说,4月12日下午,两名学生会成员走进教室,径直打开桌盖检查,把他藏在课本下的手机拿走,并让他填一张单子,要求写“在教学楼里玩手机”。
小捷告诉记者,学生会成员检查方式很野蛮,只要在教学楼里看见拿着手机的同学,都上前没收。至今,仅她的班级30来个同学中已有10多个被没收了手机。
学生会干部:
已收了一抽屉手机
在一张从该校学生会办公室流出的(学生会)“组织部加分制度”的纸上,记者看到,如果(学生会)干部“没收”到电话、小灵通和手机分别加0.3分、0.3分和0.5分。
知情的学生表示,这个加分是期末的品德鉴定的加分。
一位学生会组织部干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该部门只有三名成员,但他们经政教处授权,可以从其他部门调人,接到任务的人不能拒绝。
“一般一天检查两三次,基本在早上和中午,大多进教室看看抽屉或者充电处。有些较真的人在走廊里也查同学。”该学生会组织部的干部说,自己和多数成员都不喜欢这样的任务,对同班同学也会“放水”,比如学生会成员越多的班级,没收的手机越少。
“至今已收了一抽屉手机,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要举行拍卖。老师说拍卖所得捐给慈善机构。”该学生会组织部干部对记者说。
学校:
不是没收是暂时保管
对于“没收”手机一说,该学校政教处一位负责人显得很无奈。他的无奈一是来自学生把手机带到了教室,“经常老师在讲课,底下学生的手机就响起来……”;二是有关“没收手机”的说法。
该负责人一再表示,不是没收,是暂时保管,等期末由家长领回,至于学生称的“拍卖会”,是“根本就没有的事”。
据这位负责人称,目前被“暂时保管”的手机也只有六七部。对于由学生会干部收缴“暂时保管”的手机,他表示是学生“自治”。
学校的校长彭继云表示“被没收的手机数量不多”,但具体数量不清楚。对于“没收手机拍卖,拍卖款捐给慈善机构”只是学生会的一个提议,学校一直没有同意。
彭继云还告诉记者,昨天,全校召开班主任会议,重申没有这个校规。
吴行妙 章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