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500人的报告厅塞进600多人,走廊上也坐满了,听众依然从左右两个门口涌进来,几乎“蚕食”到了演讲台……大讲堂的新老听众,昨天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精神甘露。2010年浙江人文大讲堂首讲昨天上午正式开讲,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主办单位省社科联及钱江晚报的领导出席了简短的开讲暨第五辑《浙江人文大讲堂》新书首发仪式(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首讲嘉宾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一开讲就提到自己和大讲堂的情缘,2006年11月,他曾在这里聊过“拥有内在生活”,昨天开讲“人生境界”。时隔四年,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四川大地震和眼下的玉树强震,周国平认为无论世事怎么变幻,人生的境界一定包含了这样三方面——单纯、丰富、宁静。他笑言:“自己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是人生的问题想得比较多。”但就是“这点”本事,却让600号听众,无论是席地而坐,还是站着的,都牢牢“钉”在人文大讲堂上,足足两个半小时。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让我不安
原本记者还以为,周国平的演讲属于哲学层面,可能在现实功利氛围里,招揽不到多少“生意”。但出乎意料的是,听众年龄从6岁到70岁都有。
大学生陈远早上六点半就从自己三墩的家里赶出来。他曾读过周国平的书,很欣赏他对应试教育、社会体制一些鞭辟入里的评论。“想听他说实在话。”
周国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实在。有读者问:“如果您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面对高不可及的房价,您还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吗?”
“我保持不了,我要是还能宁静,那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周国平真诚的说法立刻赢得一片叫好。当然这位研究人生的哲学家总喜欢给人希望,“大学生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叫人不安。但你们仍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寻求心灵的宁静。这样你的人生会快乐起来”。
电视台编导:大讲堂伴随我成长
昨天的现场也来了不少记者同行,浙江影视频道记者王倩就是其中一位。她聊起大讲堂,好像就是“熟悉的陌生人”,因为2005年大讲堂刚创办的时候,她还在大学读书,抽空来听过几讲,没想到时隔五年,大讲堂还“活着”,她笑言:“如果自己一讲不拉的话,早就是博士了。”她认为,经济大省打造人文浙江,大讲堂是一个很好的气场,赞叹大讲堂生命力真顽强。
数百粉丝列队求签名
在周国平独立演讲结束后,所有听众都很自然地进入了准备互动的阶段,“蹊跷”的是,原本集中拥在门口位置的五六十个读者,早已“暗度陈仓”,全部挤进主场,排到了离主讲台最近的前台空地上。
原来这群粉丝,人手一本第五辑《浙江人文大讲堂》或周国平的新书,正自觉列队,等着讲堂一结束,能第一时间得到周国平的签名。周老师一直签到手酸,全部满足读者的要求,《宝贝宝贝》签出400余本,《浙江人文大讲堂》签出240多本。现场没有赶上的听众,可以到新华书店去找这两本书。
周国平的演讲精华,详见明天本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