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人员打通“临时生命线”。胡元勇摄
浙江在线04月20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4月19日下午,天有点阴,风沙中带着些许雨点,又很快变成了雪花。返回西宁的车轮不停滚动,回望身后那个被群山遮住的地方——玉树,再见了。
因为玉树前线的气候越来越糟糕,今天我们暂时离开了灾区,由早报其他特派记者接手今后的报道。
在灾区度过的这些日子里,有一种名叫坚毅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之光
昨天(18日)清晨,离开结古镇前,我们的车子去格萨尔王广场附近转了转。
在一幢房屋的废墟前,一名年轻的藏族女子抱着一个咿呀学语的男孩,男孩不停把头扭向自己背后的废墟。
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家,他们全家人幸福地住在这里。但现在,房子没了。要不是当天他们一家人去了歇武镇亲戚家,那么他们可能都遭殃了。
小男孩的眼神特别低落。母亲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说:“我们会有新房子的。”
这时,我们面前又经过了一个刚会走路的小男孩。虽然站在一片废墟边上,可看见我们时,他自然地流露出天真的笑容。
小男孩今年两岁不到。突如其来的破坏性地震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反倒是这些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者让他“笑口常开”,也在帐篷区里认识了很多小朋友。
孩子的母亲说,虽然只会说些简单的词语,可这些天来,孩子看到走在马路上的救援部队都会主动挥手打招呼。
相比满目的断壁残垣,这些抹去了伤痛的孩子也许代表着:“逝去的无法挽回,但玉树会在微笑中从头再来。”
途中直击抢建“生命线”
回西宁的一路走得有些艰难,因为昨天凌晨青海中部下了一场大雪。晚上7点,我们的车子经过G214国道玛多段,意外发生了。
由于道路结冰,玛多段一部分区域已经无法行驶。可外界的资源不断向前线进发,从灾区里撤出的队伍同样源源不断。
为了将影响降低到最小,当地的交警部门和藏族老乡从昨天白天开始就手持铁锹扫雪破冰。经历了近4个小时的“战斗”,硬是在G214国道旁被大雪覆盖的荒野中挖出了一条蜿蜒的通道。
虽然行驶在这条“新路”上十分颠簸,可它却是连接救灾物资和灾区的“临时生命线”。
不过,毕竟是临时道路,加上经过的车辆大多负重很大,这条路一次次被压得模糊,抢修人员又一次次把它挖了出来。很多抢修人员就一直坚守在道路两旁。(朱寅胡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