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杭州新中东河综保工程本周推出《历史文化挖掘与展示方案》、《桥梁整治方案》、《立面整治设计方案》三大方案,目前正在红楼(延安路与庆春路交叉口)公示。其中,宝善桥的水中浮桥方案和中河高架要建绿化隔音墙大受市民欢迎,而城南有名的“板凳面”菊英面馆整治门面则引来了不小的争议。
中河、东河要打造“桥梁博物馆”,51座桥梁中整治39座、新建8座、拆除重建4座。目前斗富三桥、仙林桥、新宫桥等拆除重建工作已动工,其他项目的动工都集中在6月初。
此次桥梁整治共分桥下栈道型、石拱桥类型和一般类型,51座桥中车行桥占了大半,都是桥下栈道类型,中河上就有梅登高桥、望仙桥等19座,东河上有宝善桥、菜市桥、解放桥等7座。昨天,红楼的展示版上,宝善桥的设计引起了很多市民关注。家住建国北路的梁栋认为桥下那段浮桥特别有意思,“这个浮桥是浸入水中的,人走上去,会感觉在水中走路,简直就是‘凌波微步’了。”
此外,从仙林桥到荣府桥,沿线的高架桥柱子间都会被钢网拦住,绿色植物会爬满铁网,营造出浓浓的庭院风,又有天然隔音屏的效果,这个设计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肯定。
公示的方案比较有争议的要属中河南路有名的“板凳面”菊英面馆的门面整治。从效果图看,原先的破平房不见了,新设计古今结合,两边是古式新作的高高白墙,门面则是透明玻璃,上头挂着“菊英面馆”四字招牌。
“板凳面就是要感受板凳上吃面的味道,这么一改,估计味道要变了。”在中河南路上班、菊英面馆的老主顾黄女士连连感慨。不过,另外几位市民则认为,比起破旧的平房,新门面通气很多。
此次公示将持续至4月25日,如果市民对方案有意见或建议,可以现场提出,也可以拨打本报热线和我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