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南湖区工会“大学校”建设培训基地正式揭牌,20名包括党校教授、企业家、律师和一线技术能手在内的“大学校”建设行动讲师团聘任到位。南湖区工会“大学校”建设由此启动。
工会“大学校”建设包括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大行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就业援助大行动、共建共享文化工程大行动、职工技能比武晋级大行动、职工技术创新大行动等十大内容。“我们希望通过‘大学校’建设,能进一步提升全区广大职工的全方位素质,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引领。”区总工会副主席储彬表示,“大学校”将通过整合社会、政府等多方资源,由工会从中协调沟通,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区总工会将由此为全区职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发展平台,预计全区10万人次职工将因此受益。
近年来,职工素质提升一直是南湖区各级工会的重要努力目标,林林总总的各类培训、竞赛早已在全区广大职工心中落地生根,既是职工之间相互竞争的平台,也是职工最有效的“上升通道”。而工会“大学校”建设将把这种平台和通道铺展得更为宽阔和深远,在原有的各类培训、竞赛基础上,南湖区还将设立职工心理疏导站,为职工搭建一个减压和释疑解惑的新途径;各类技术能手和技术带头人将组成区工会技术服务队,把一线的实用技术带到有需要的企业,为企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讲师团则将依据需要在全区职工中开展宣讲。
全区首批12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涵盖了服务业、制造业等企业和成校、职校、社区联合工会等,将采取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对职工岗位技能、新知识等进行培训;对这些年来在职工技能比武中涌现的操作高手建立高技能职工人才库,让人才库中的“高手”带动更多普通员工,实施“名师带高徒”计划,并计划定期给高技能职工发放补贴,留住这些熟练人才。
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大学校”建设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区总工会将积极协调联系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以“两分两换”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及农民工等为主要对象,根据企业需要展开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在新农村建设试点社区也将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促进这些人群的就业创业。此外,还将在职工中组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推广“职工书屋”,有的企业还将开始建设“电子书屋”。
“大学校”建设启动后,全区职工培训将实现短、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思想道德、职业技术、文明素质及法律知识等多方面全覆盖。余新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杨明认为,“大学校”建设将使教育培训受益范围大大拓展,成校教育内容也将大大增加,这既给广大职工更大的学习空间,也对成校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