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途经舟山海域的白节山附近沉没,近千人罹难,该起海难事故堪称海峡两岸近代最大船难,也被称为中国泰坦尼克号事件
“两岸将于5月23日前往嵊泗白节山附近合祭太平轮遇难者,海祭的组织者太平轮纪念协会已将其定调为‘离散的记忆,团圆的拼图’。”4月24日,海祭发起人之一张典婉抵达舟山,协调船只调度等细节。
1949年1月27日即除夕的前一天,太平轮搭载一批乘客,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途经舟山海域的白节山附近沉没,近千人罹难,该起船难堪称海峡两岸近代最大船难,也被称为中国泰坦尼克号事件。历经61年的生死离别与苦难伤痛,这趟拜祭先人的航程,一如寻找四散的拼图,努力打开记忆的盒子,拼贴出那个大时代的样子。
张典婉是《太平轮1949:航向台湾的故事》一书作者,5年前就开始寻找“太平轮事件”的幸存者和知情者。今年2月,她还与太平轮遇难者家属等成立太平轮纪念协会,期待为更多两岸的遇难者家属寻找离散的记忆。“有人出生在船上,有人是从未见过父亲的遗腹子,有人一家大半都死于船难,带着心碎的记忆过了一生,这场海难对于每一个生还者和遇难者家属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张典婉说,在台湾基隆港东十六号码头上有一座“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那里成了家属纪念尸骨无存的亲人唯一的寄托,每年都有家属来祭拜。但由于基隆的纪念碑没有罹难者姓名,加上目前纪念碑划为海巡署营队的营区之一,无法自由凭吊。不少生还者和遇难者家属都盼望能前往沉船处,一圆吊念先人的心愿。
在得知要在舟山海域祭奠死难者后,不少生还者和遇难者家属都想参加,目前已确定参加海祭者包括太平轮事件生还者王兆兰,以及现居澳门的遇难者家属黄似兰等人。 4月初,经媒体刊发转载两岸将合祭太平轮遇难者的消息后,陆续有大陆的遇难者家属联络,目前上海的徐瑞娣夫妻已确定参加,徐瑞娣的父亲是太平轮船员,亦在太平轮事件中遇难。正将白先勇《谪仙记》改编为电视剧的大陆编剧谢丽虹,也拟参加海祭——《谪仙记》中有关于太平轮遇难的情节。
准备参加海祭的还有一位是舟山岱山人姜思章,据他回忆,太平轮出事时,他只有十几岁,海面上尽是散落的行李物品,他的父亲与几名船家在深夜摸黑救了几名生还者,用渔船拉他们上岸,但是年代久远,早年父亲没有留下被救者的姓名,所以也不知道当时到底救出多少生还者。张典婉表示,按照姜思章的说法,如果还有被渔民救起从舟山上岸的生还者的话,太平轮生还者将突破原先官方说法的36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海祭,能找到更多的生还者或是遇难者家属,来给我们讲述那个大时代的故事。”“这是事件发生61年来,首次举办的两岸合祭,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其实海祭最初的设想只是台湾方面的家属来舟山群岛,没想到消息传开后,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士愿意加入。两岸的遇难者家属联手祭奠,让这张团圆的拼图更有意义。”张典婉说,“不少生还者都已是八十高龄,大概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将会对整个祭拜过程进行拍录,既作为历史资料,也为生还者和遇难家属留一个纪念。 ”他们初定5月23日早上前往遇难地点,以简单的音乐与鲜花形式进行海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