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6日讯(通讯员裘浙锋孟永平陈楠)4月初,当笔者走进浙江省新昌县回山镇顶山村农民王秀富家时,她正在安装新购置的炒茶机。抚摸着这台崭新的机器,王秀富高兴地说,用电从没像现在这样舒心过,这些“电家伙”都能派上用场,她不用再像往年那样熬夜炒茶了。
1981年,电线第一次接到了王秀富居住的小村。在电为小村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也将现代文明和希望带给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王秀富和乡亲们靠双手致富,逐渐过上了电气化生活。无数台炒茶机同时转动,造就了新昌电网的尖峰负荷
顶山村是一个有205户人家的小村庄,位于新昌县最南端,处在绍兴、台州、金华三市交界处。因为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小村里没有一家工厂,茶叶生产、加工都是家庭作坊式的。
“除了茶叶采摘季节外,一年到头,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去外面务工了。”王秀富感叹说,300亩茶叶基地几乎是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
如今,炒茶机已经普及顶山村的每一户人家。对于像王秀富这样的农民来说,买一台炒茶机,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炒1公斤茶叶,靠手工起码得10个小时,用机器不过两个小时。”王秀富说。
顶山村有7个自然村,村民居住极为分散。为保证供电,村里安装了4台变压器。村民用的电是从距离村庄11千米外的中彩变拉过来的。对于新昌县供电局来说,这是一项基本没有效益的投资。新昌县供电局负责人说,类似顶山村这样的农村,用电只占新昌县总用电量的8%,但在过去两年全县电网建设投资额中,农村电网投入占将近50%的份额,保证农网运营的员工也占全体员工的一半以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用好电。
炒茶季节性很强。新昌县供电局调度室给出的数据显示,给顶山村供电的雅里1035线在平常季节只有300多千瓦负荷,而每年3月至4月中旬炒茶旺季的19时至次日8时,负荷高达3900多千瓦。
在新昌,无数台炒茶机同时转动,造就了新昌电网的尖峰负荷。“不能只为单一的经济回报。”新昌县供电局这位负责人说,通过电让农业搭上工业化的快车,能够产生无法以金钱计算的社会效益。许多像顶山村这样的小村逐渐实现电气化,对于新昌县供电局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顶山村的用电变迁始于1981年。那年,乡里停办了供电极为不稳定的小水电,与新昌县电网并网,村民自费安装了第一台30千伏安变压器。几年后,王秀富家花了150元钱,购置了一台顺风牌电风扇。
电开始应用于顶山村人的生产中,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在探索成规模种植蔬菜瓜果失败后,全村人将致富的梦想集聚到茶叶生产上。当时,以龙井茶替代珠茶的风潮在顶山一带掀起,一亩茶叶基地的年收入达到2000多元。
在此期间,因为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定,村电工开始挨家挨户检查茶农是否偷用电炉。“当时手工炒茶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炭烧锅,二是用电炉把锅加热。”王秀富说,用一只电炉负荷就达3000瓦,村里的变压器根本无法承受,经常一不小心就造成全村停电。
2001年,在“两改一同价”工程实施过程中,顶山村新增了两台变压器,总容量达到100千伏安,16平方毫米单相电线也被换成了50平方毫米的三相四线。
2002年,顶山村村民俞苗汀等几户人家率先购置了首批5台炒茶机。机器炒茶的效果很快显现,炒茶机迅速普及。2007年,顶山村村委会向当地供电所递交了一份申请,请求扩容,随后不久,村里变压器总容量达到了370千伏安。
2008年,在那场50年不遇的冰灾中,顶山村的电力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那些穿越高山的高压线路断裂后,由于道路冰封无法抢修,村民过了14天没有电的日子。“整个新昌都买不到蜡烛,供电员工给我们送来了手电筒。”王秀富回忆说。
2008年元宵节前的一天,光明终于再次回到顶山村。此后,新昌县供电局出资对全县农网进行彻底改造。到去年年底,顶山村拥有两台100千伏安、1台160千伏安、1台250千伏安变压器,为保障安全,户外线进行了绝缘化处理。
在王秀富的生活账本上,记录下了这户家庭的变化:1985年,购置首台电风扇;1991年,购置西湖牌彩色电视机;2004年,购置两台炒茶机;2008年,购置两台洗衣机,茶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扩大到了8亩。新昌县供电局负责人说,许多像顶山村这样的小村逐渐实现电气化,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