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6日讯(通讯员陈恩翔陈钊)他,1964年出生,中专学历,1米75的个头,健美挺拔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国字脸,不善交谈,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他是一位平凡的工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今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陈新益同志,就职于浙江海宁市供电局,是一位线路工人,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和海宁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他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能带动一大批人去学习和创新,为事业拼搏,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一位电力工人朴素的追求。
勤奋好学 勇于创新
1981年,高中毕业的陈新益同志随父亲来到嘉兴电力局线路队当临时工,从事11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施工。由于勤奋好学,他从一名学徒工迅速成长为队里的技术能手,先后在队里的6个班组工作过。“那个时候,老师傅都说我是消防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谈起年轻时候,陈新益一脸自豪,“那时候我年纪轻,又是临时工,干的活多而且杂,但是学到的东西也多,很充实。”1983年秋天,他正式被海宁市供电局招工录用,分配在该局唯一的线路施工部门“大修班”,正式成为线路工人。
当时的海宁电网很落后,电网建设速度也很慢,工程施工用的工器具和施工方法也很落后。他虽然从书本和实践中学到了许多施工知识和技巧,但是无法施展,老同志很难接受他的创新技术理念。有一次,大修班接到一项利用扒杆立1基18米的35千伏双杆的任务,由一位老师傅带队施工。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地质疏松,一队人整整忙活了1天,电杆依然躺在田头,费时费力没法竖起。看到这里,陈新益自告奋勇地对老师傅说起自己的立杆方法,不料老师傅却一口否定。一连三天电杆还是没法立起来,陈新益忍不住了,硬着头皮再次向老师傅讲述了自己方法:将两根扒杆之间加固钢丝和枕木,重新计算电杆吊起的受力点。老师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立杆工作一次成功。自此,这个才21岁的小伙子得到了班里所有人的刮目相看。
“他是我们大修班里的技术骨干,顶梁柱,技术也是最好的,而且从不藏私,有同事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当时任大修班班长的王亚勤这样评价他。施工间隙,年轻的陈新益还经常会想出常人看似古怪的新点子,如穿钢丝绳套、快捷启用机动绞磨等,帮助改进各种施工工器具和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24岁那年,他顺利当选为大修班副班长。
面对挫折 永不言败
1999年,海宁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工程,工程任务十分繁重。当时的大修班也已经改组成为了线路队,人数急剧增加,由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100多人,安全生产风险急剧增大。当年5月30日,线路队有个班组工作人员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时任线路队队长的陈新益负有领导责任,受到了撤销队长职务的处分,并调往盐官供电所从事线路运行工作。
在盐官供电所工作的这段日子,他感悟很多,深深体会到作为班组负责人,不能光讲工程进度,还要讲安全,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团队所有人的事。用他的话来讲,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是对他人生的一种“磨练”,通过“磨练”产生“顿悟”。他总觉得有一种不能言败,也不甘言败的意志在激励他,因此,他每天都会提前1个小时起床,搭乘最早的一班公交车赶往30公里以外的工作单位,天黑才回家。面对人生曲折他很坦然,继续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至今,他还将自己“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座右铭写在工作室墙上,以激励自己的弟子。
一年后,由于工作出色,他调回了位于城区的硖石供电所,并担任施工班班长职务。从此,最艰苦的活、最排除不了的险情又与陈新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管好自己区域内的电力架线工作,遇到重大故障或接到抢修命令的第一时间,他便带上他的突击队奔赴现场抢修。他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认为满负荷工作是一种对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锻炼。
“他就是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难题的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提起陈新益,领导和同事往往就这么直接干脆地回答。群众称他是抢修最快的“陈班长”,同事们称他为线路“活地图”,班内成员更是最听从指挥的执行者。好多次重大抢修,都由他迅速判断事故原因,果断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了重大损失。
2006年,他以浙江省选拔赛理论第一和操作第一的身份代表浙江参加了全国电力行业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在拉线制作比赛中,他将钢绞线弧度弯曲这一绝活发挥得淋漓尽致,绝对的实力让全场评委称赞,获得了单项第一的得分,同时他也获得了全国电力行业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称号。
劳模创新育人授技
2009年初,海宁市供电局为陈新益定身量制成立了“陈新益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创新培训模式,实施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改变近几年线路员工整体技能水平下降这一状况,为生产单位输送适应岗位的优秀员工。于是,他从一名线路班班长成为了一名专业技术训练导师,陈新益同志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的工作室与专业的培训学校不同,采用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并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他每项技能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便于学员快速掌握,少走弯路。培训内容全面系统,更接近实际工作。他的工作室与师带徒不同,克服了师带徒培训方式的痹病,如:师傅水平参差不齐和责任性不同,引起学徒间技能水平差别大;业余或工作过程中“传、帮、带”,缺乏系统性,徒弟的技能提高普遍速度不快,操作方法不规范,掌握的技能不全面。他的工作室是闻名嘉兴电力系统的“黄浦军校”,两名学员仅培训了四个月,首次参加海宁市举办的配电线路擂台赛,就取得了个人第十和第十一名的优异成绩;还有两名学员,在参加嘉兴市第二届职工技能运动会暨电力职工技能擂台赛中,分别取得了个人第二和前八名的好成绩。一年来,首期9名大学生已经顺利结业,并分配到生产班组,反响很好。第二期学员培训还不久,他们已立志先练好体能,要做像老师一样的线路工。
“师傅就是我们的领路人,他不仅教会了我们技术,还教会了我们做人。刚来工作室的时候,我们都不想干这一行,认为培训只是走走形式,没有认真去学。但是师傅每次都会手把手认真的教我们技术,还经常与我们谈心,谈他的成长经历,教我们如何提高学习力。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也爱上了这一行。”说起陈新益,刚从工作室结业的优秀学员冯乐坪有一肚子的感激。今年1月份,他从工作室结业后分配到了新岗位,他的技术和为人也很快赢得了身边同事的一致看好。
时代在变,劳模工作在创新,但劳模的精神不变。陈益新同志,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尽心尽责,几十年如一日的在线路工岗位上埋头苦干。他像老黄牛,默默耕耘;他像金子,在哪里都闪光。面对荣誉,喜悦自然不用说,但他更多的表现是坦然依旧。当问起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说的最多的还是一句老话:“爱岗敬业不仅仅是口号,更要踏踏实实地将它落实到行动上,要终身学习和创新,为自己的事业拼搏,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工人的价值。”